旅游收入增势趋缓 福建景区结构性转型亟待破题
编者按:福建省旅游以“山海画廊,人间福地”闻名。刚刚过去的“五一”小长假,八闽大地吸引了大量游客。但同时,也出现旅游收入增势趋缓等新问题。如何进一步整合旅游资源、打造精品项目、优化旅游服务、拓展多元化复合型旅游?还有哪些潜力可挖?请看福建日报记者发回的调查。
门票降价、游客增加,但停留景区时间缩短、旅游收入增势趋缓——
景区结构性转型亟待破题
东南网-福建日报5月6日报道(记者储白珊)
每一个景区在运营过程中,都面临各种挑战,而所有的挑战指向同一个问题——效益如何持续增长?
刚过去的“五一”小长假,从统计数据来看,福建省景区没能挣到想象中的盆满钵满。比如龙头景区武夷山,在游客数同比增长45.97%的情况下,收入同比仅增长6.58%。
业内专家认为,赶在节前下调门票价格,不是为景区带来效益增长的良方。要真正突破,就必须实施结构性转型。
饱和型景区何以“扩容”
在旅游专家眼中,福建省龙头景区武夷山和鼓浪屿,都已是市场饱和型景区,名声远扬、游客量大,门票经济依赖性强、转型困难。这类景区当下最该做的,是增加“文化”分量,才能进一步做大总量。
“五一”假期,武夷山共接待游客12.16万人次。其中,一日游游客8.12万人次,同比增长188.97%;多日游游客4.04万人次,同比下降27.09%。
这是武夷山自2010年来多日游游客数首次同比下降。
专家分析,完善的交通网络和小车高速通行免费的优惠政策,两大因素刺激了一日游游客数剧增。如果市场总量不变,多日游游客数必然被稀释,伴生住宿率、购物量下降,进而导致景区收益减少。
据记者了解,武夷山的旅游产品至今仍以“爬天游、坐竹排”的山水风景观光为主,近年来推出《印象大红袍》山水实景演出,增加了茶元素,但许多游客觉得体验度不够,停留3天以上的欲望不强。
省旅游局市场处处长肖长培建议,武夷山景区可增加朱子文化含量,并增加茶文化的互动内容。他说:“如果开放一些茶园让游客做茶事体验,将武夷茶农特有的‘喊山’文化介绍给游客,让游客理解岩茶的韵味不仅来自山水,更浓缩了当地文化底蕴,武夷山就能深刻地被人们记住。”
鼓浪屿在“五一”小长假三天,扫出垃圾180吨,被游客猛批“挤、脏、乱”。这从一个侧面反映其游客饱和度。
不过,厦门已经迈出转型步伐。在“城市即旅游,旅游即城市”理念的指导下,其旅游产品进一步丰富。从福建省“感知清新福建体验休闲五月”旅游活动一览表中可见,厦门旅游本月已增加游艇帆船编队巡游、海陆空航模表演、热气球表演、豪华直升机空中体验等时尚、高端的旅游项目,鼓浪屿将不再是去厦门唯一的游玩点。
成长型景区“提质”之道
近年来,福建省出现了福建土楼、宁德地质公园、福州三坊七巷等一批快速成长型景区。这些景区在今年“五一”小长假中,游客数和旅游收入涨势猛,将来仍有很大增长空间。
以太姥山和南靖土楼为例。“五一”期间,这两个景区游客数分别同比增长10%、25.6%。但专家认为,两个景区游客数都不到7万人次,还要做足营销,提升知名度。
相比山水旅游资源的丰富,福建省景区的营销模式显得很“单薄”。专家表示,不少景区的营销人员,甚至当地行政主官出外进行旅游推介时,都采用“只有介绍没有线路”的单一营销模式;无视当下盛行的网络营销,很大程度上还依赖传统的散发宣传单宣传。
省旅游局副局长陈扬标认为,旅游产品的推广方式应该多元,要积极运用网络营销,实现资源产品化、产品市场化、市场效益化。“要通过互联网这种最有效、最直接的方式,创造最终端的客户。要针对目标客源市场,挖掘细分市场,实现精准营销,来撬动整体旅游市场。”
闽江学院旅游系主任吴金林则认为,旅游市场营销理念,要从战术营销理念向战略营销理念转变,从物体营销理念向人本营销理念转变,从顾客满意理念向利益相关者满意理念转变,从程序营销理念向体验营销理念转变,从产品营销理念向品牌营销理念转变。
福建省一些景区已开始通过创意性活动聚集游客目光。如,三坊七巷景区在今年“五一”期间举办首届海峡汉服文化节,向游客展示汉服文化及相关礼仪。许多游客表示,这样的活动,和三坊七巷的文化底蕴相得益彰。
近年来,福建省还开发出永泰云顶、连城培田古民居等新景区。对于这些开发初期的景区,专家认为不能重开发轻营销,应该边开发边营销,通过网络营销和创意活动打破信息瓶颈。
多家旅行社负责人表示,旅行社的常规旅行团主要分为“纯玩团”和“进店团”两种。前者旅游品质较高,选择的人相对较多。但随着消费者对旅游体验的要求日益提高,“纯玩团”越来越无法满足追求深层次旅游的游客。对此,旅行社已开始尝试从饮食文化、民俗风情等方面增加旅游文化含量。如果景区能从开发初期就紧密结合市场,提升文化品质,景区经济效益就能更早进入增长快车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