挪假是真休假还是真折腾? 上班族并不领情
“我们抱歉地通知您:连上7天班才能过端午,到了9月末还要连上6天,歇一天,再接着上2天班,才能盼来国庆!”
本报综合消息 工作七天,休息三天,上班两天,再休息两天……在刚刚过去的这段日子里,不少中国人的生活都打着这样的“节拍”。
按照国际惯例,5月1日是劳动节,全球各地的上班族当日休假一天。不过,依据官方的安排,上班族从4月29日开始就可以一连休假3天。新加坡《联合早报》指出,这多出来的两天假期并非是“免费的午餐”,那是上班族在4月27日和28日用工作换来的。这种挪动工作日和拼凑假期的做法,被普遍称为“挪假”。
“挪假”并不是五一“独一份”的现象。和劳动节一样,由于今年的端午节也在周三。类似的“挪假”安排即将在6月重演。有网友戏谑地称:“我们抱歉地通知您:连上7天班才能过端午,到了9月末还要连上6天,歇一天,再接着上2天班,才能盼来国庆!”
纵观2013年全年假期安排,29天假期,有18天是从周末“挪假”,而剔除周六、周日,假期只剩11天,也难怪有很多人觉得假期太“假”太琐碎,纷纷“吐槽”真心“休不起”!
“拼假”拼出疲惫与无奈
“休息三天,中间隔两天工作日,再休息,这样的休假安排着实让人‘心痒痒’”,在深圳一家私企上班的张欣欣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
5月6日才开始“五一”假期后首个工作日的张小姐,她与很多人一样请了两天的“中间假”,把“小长期”拼成了“黄金周”。之所以有这样的安排,张小姐也有自己的无奈:她的丈夫常年在国外工作,总是聚少离多,每逢假期,面对“琐碎”的“小长假”,张小姐就尽力把假期延长。调休、动年假、请病事假……为了团聚,她不得不想方设法填补那些处于节假日与双休日之间零散的工作日。
不过张欣欣也坦言,虽然自己时常“拼假”,但内心依然十分纠结。尽管在职场打拼多年,可总为“拼假”而请假,无论是探亲还是旅行,都容易给上司留下工作懈怠的印象。况且,“小长假”多是“挪动”双休日而成的,因此休假前后都难免经历比平时更多的工作日,这样的“超负荷”劳动,加之紧随其后的出行,身心都不免承受不小的压力。
像她这样虽然休假却备感压力的人不在少数。连日来,虽然“小长假”已结束,网友们围绕假期安排的“吐槽”却仍未停止。网名为“小喵”的网友就抱怨说:周末不是周末,周四还是周四。2013年有点“鸭梨山大”。
自称是“驴友”的网友“我是未来”说,“玩之前先上7天班,无形的压力在那儿放着,哪儿还有玩的心情?而且,上班到最后,只有疲惫的身心了。”
网友“小青岛”则表示,这个比普通周末仅多一天的假期,虽然休息了3天,但实在让他“无感觉”,而且“小长假”与周末之间的两个工作日也格外令人“别扭”,难以感受到休假的放松。
上班族对“挪假”并不领情
事实上,“前挪后凑”的放假方法并非今年才有,而是多年来一直遵循的惯例性安排。相比之下,2013年的假日很多都出现在周二、周三、周四,“挪假”的现象较往年更为突出。
美国《洛杉矶时报》算了一笔账,在一篇题为《中国的假期日程表再次让劳动者感到困惑》的报道中说,2013年,按假期日程表的安排,中国员工有5个周六,7个周日要上班。他们全年总共要面对一个8天的工作周,3个7天的工作周和2个6天的工作周。
为何会“前挪后凑”地安排休假?美国《华盛顿邮报》认为,这种“古怪”的假期安排是出于经济考虑。《洛杉矶时报》也撰文称,中国的假期往往会凑成3天,“以方便民众出游和消费”,这是有目的地刺激国内消费行动的一部分。
那么,这样的假期安排究竟是“休假”还是“折腾”?从网友的“吐槽”中,国外媒体认为:上班族对“挪假”并不领情。
新加坡《联合早报》特别提到,从表面上看,“借用周末”的方法是很灵活的做法,人们应该深表感激。但事实上,人们在抱怨:“果然是‘劳动节’,不多劳动就不让你过节!”还有人“申诉”:“‘五一’想休息吗?先上够7天班!”
显然,中国人的愿望是能够从容地休假。
国外休假:人性化的假期安排方式
在张欣欣的印象中,虽然自己总为休假而“折腾”,却鲜见在法国工作的丈夫如此这般。
在她印象中,法国的节假日一般被安排得紧邻双休日,如果与周末休息日间隔一天,人们大多会自然而然地休息,法国人将此称之为“搭桥”,“这算是法国人休假的一种‘潜规则’,政府允许这种休假方式,而企业也默许员工这样做,不会因此而责罚”。
比如,如果周四是法定节假期,周五是工作日,为了让假期更长一点,很多公司就会把周四、周五、周六、周日连起来放假,不会让员工用双休日而把本该是工作日的一天补上去。因为对于法国人来讲,周末放假天经地义,而公司人性化的处理方式,也大大提升了法国人对假期安排的满意度。
除了法国,还有不少国家也采用了这种人性化的假期安排方式。
以中国的近邻韩国为例。按照韩国对法定休息日的规定,如果节假日不是在周末而是在周中,政府也不会动用民众周末公休的权利,周末是雷打不动的休息。在韩国,节日与周末“泾渭分明”,政府不会采用拆东墙补西墙的办法来进行节假日安排。
其实,国外做出令百姓满意的假期安排,也并非一蹴而就,期间也经历了逐步完善的过程。例如日本。起初,日本的法定假日休息是周三或周四,休息一天后,接下来的周四、周五照常上班,周末两天又继续休息,比较零碎。后来,日本政府听取民意,综合社会、经济、人文等诸多因素的考量,在这方面做了修改,尽可能地让法定假日临近双休日,如在周一或周五,尽可能地让“三连休”的日子多起来。
而为了让国民更好地休息,日本政府还规定,如果正好法定假日与周末双休日重叠,企业还可以为员工在周一补休一天,变成“三连休”。正是在不断地修改与总结中,如今才拥有了令国民满意的假期安排。
落实带薪休假或是办法
从上世纪90年代初的“大礼拜、小礼拜”,到后来开始实行的双休日;从元旦、春节、五一、国庆4个节假日到增加清明、端午、中秋,还有年假制的设立,中国人享受的节假日与工作日的比例,逐步向发达国家的比例靠近……显而易见的是,中国在推进休假方面正在逐步调整中前行。如何更人性化地安排休假日期,提高人民对休假的满意度,正成为摆在政府及社会各界面前的新课题。
“休息是为了走更长远的路”,美国《洛杉矶时报》认为,如何让员工真正享受到休假的权益与好处,从而提升生产力与幸福感,关键不在“挪”与“拼”。有专家指出,应该在保证假期总数基本不变的前提下,使具体日期安排更人性化。比如,可以尝试让一些单位拥有一定自主权,合理安排放假时间,满足人们不同的假期需求。
“即便是‘挪假’也要‘挪’得科学。”山东大学管理学院旅游管理系副教授许峰接受记者采访时说,他建议,有关部门在安排假期时,可以适当考虑提前或延后,以便于假期与周末相连。“这样不至于让上班族们在假期前后有过长的工作时间,而感到提心吊胆、身心俱疲。”
从长远来看,还需要进一步推广落实带薪年假制度。如这一制度未能普遍落实,人们就不得不依赖法定假日出行。以瑞典为例,早在上世纪30年代,瑞典议会便通过了第一部休假法,规定所有的劳动者,不论职业和行业,不论是供职于公共部门还是私营企业,都享有带薪休假的权利。这也成为瑞典最早制定的劳动权利法规之一。
“在中国,现阶段,推广年假制度的监督成本远高于实施成本”,许峰坦言,虽然目前来看面临诸多困难,但下一步需要通过呼吁,劳动部门鼓励企事业单位将假期、度假列入员工固定福利的一种,以制度手段加以保障。
“还是年假让我休着最踏实,也感觉最自由”,张欣欣说,本月末,丈夫将回国探亲,她已向公司请好了年假,“我盼着不再为法定假日挪来挪去的日子早点到来”。
责任编辑:秦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