畅游园博园 最绚丽的世界园林画卷
第九届 中国(攻略) ( 北京(机票) )国际园林博览会将于2013年5月中旬开幕。这届园博会不仅是北京市生态文明建设的一项重大成果,也是宣传生态文明理念的一个重要窗口。进入园博园,将会欣赏到优美的园林景观,了解丰富的文化内涵和系统的科普知识,得到舒适的身心享受。届时,北京市西南部地区将呈现出又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大门造型酷似巨型“恐龙”,长238米,宽10多米,最高点为37米。大门为钢结构,用钢量181吨,外观为玻璃幕墙。
北京园博园园区主门
国内展园
杭州(机票) 园
杭州园以 西湖(攻略) 十景“ 花港观鱼(攻略) ”为主线展开,配以桶栽桂花、茶花、含笑、缸栽睡莲、荷花等植物突出杭州地方特色。杭州园位于现代展园区,工程占地面积2650平方米。
杭州是我国六大古都之一,著名的旅游城市。俗话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杭州之美,美在西湖。西湖是中国历史最久、影响最大的文化名湖。2011年6月,西湖正式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而“花港观鱼”,又是最具代表性的“西湖十景”之一。
在本届园博会中,杭州园就以“花港观鱼”这一经典景观作为切入点,描绘出一幅具有杭州特色的新古典画卷。杭州园以“牡丹亭”为制高点,俯瞰全园,“红鱼池”上架设“九曲桥”,池中金鳞红鱼结对戏水,为全园的中心区域。园区内的景墙、铺装和驳岸上遍布题字、刻画,充分体现出杭州西湖文化的底蕴。那么现在就由我来带领大家一起去领略西湖美景。
御碑亭
进入杭州园,我们正前方的亭子是御碑亭。康熙三十八年,皇帝玄烨驾临西湖,题书“花港观鱼”,刻石建碑于鱼池畔。后来乾隆下江南游西湖时,又有诗作题刻于碑阴。碑分为阳文和阴文双面,是康熙和乾隆祖孙两个皇帝分别题的字,这在我国碑林史中仅此一块。大家请看,“花港观鱼”中的这个“鱼”字,有什么特殊的地方吗?其实这是有一个典故的。在汉字里,三点为水,四点为火。繁体“鱼”字底部的四点,本为火字,鱼遇水而生,遇火必死。而康熙一生崇信佛教,向有“佛爷”、“善人”之称,他不忍见鱼死,便将碑文中“鱼”字底部的四点改写成了三点,意在让鱼永远欢快地生活在水里,以示皇恩浩荡,泽被万物之意。
牡丹亭
除了御碑亭,在杭州园中还有一个亭子——牡丹亭,牡丹亭为重檐八角亭,是园区最高建筑。其地面、吊顶、挂落均有牡丹雕刻。与一般的八角亭不同,我们无论从哪个角度看牡丹亭的顶,都只能看到一部分,这样的顶在园林建筑中叫做“攒尖顶”。匾额“牡丹亭”三字由当代著名文学家茅盾先生题写,朱红画栋上的楹联,由著名书法家诸乐三先生题写,是白居易《牡丹芳》中的名句“宿露轻盈泛紫艳,朝阳照耀生红光”。东南侧坡有一平台,平台上有用黑白卵石仿梅树姿态铺砌而成的图案,平台旁有一株古梅,现代大儒马一浮题笔称之为“梅影坡”。取宋代诗人林和靖《山园小梅》诗中“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的意境。
九曲桥
九曲桥,顾名思义,是指桥共分成九曲,曲折迂回。“九”是数字中最大的单数,古有“九九归一”和“九五之尊”之说,均是对“九”这个充满吉祥、尊贵的吉数集中的概括。据证,九曲桥有两绝:中秋有“九曲印月”和“曲桥泛鲤”之奇景。池中水草如丝、藤萝蟠结,鱼翔浅底,沙鸥锦鳞,景色蔚为精彩,令人叹为观止!著名学者祝阳赞誉:“瑶台失落凤头钗,九曲卧水映碧苔;待看中秋明月夜,九曲桥孔照影来。”
红鱼池
在观鱼前,我先向大家介绍一下我国饲养金鱼的历史:金鱼的祖先是野生金卿鱼。有关金鲫鱼的记载,最早见于战国时代。杭州最早记载金鲫鱼是在北宋,苏东坡曾在净慈寺旁观赏到金卿鱼,并留下了“我识南屏金鲫鱼,重来附槛散斋余”的诗句,南宋建都杭州后,金鱼便成享乐人士的宠物,当时最大的金鱼饲养家就是宋高宗赵构,后逐渐在民间开始饲养。
走上九曲桥,您可在桥上投饵喂鱼,细细观赏成群结队的红鱼张嘴争食,这时候吟颂起乾隆皇帝“花家山下流花港,花著鱼身鱼嘬花,最是春光萃西子,底须秋水悟南华”的诗句,一定会有身临其境的体会。
广东园(岭南园)
广东,地处我国南岭以南,物产丰饶,温润富庶,是我国56个民族齐全的省份。独特的地理特点及人文环境造就了广东迷人的岭南文化。
本届园博会广东园取名岭南园,园中景致集中再现了岭南人民特有的生活场景,让您在看戏、品茶、听曲、赏景之间感受真实的岭南意境。园内建筑风格是区别于皇家园林与苏州园林的岭南园林风格,体型轻巧通透,装修精致华丽。岭南园在布局上是庭,园并列式的两进庭院,建筑与山水相结合,画面围绕水景展开,景点相互照应,园林意境清远。室内室外,园内园外的空间相互渗透,体现岭南水乡特色。全园通过咏唱“岭南歌谣”,在北京园博会这一曲“绿色交响乐章中突出地表现了 “岭南谣,故乡情” 的主题。同时也体现出了广东兼容、进取、务实、创新的广东精神。
九曜春晓
主入口广场向我们展现的是“九曜春晓”景观,该景观在视觉效果上还原了广州九曜园②的部分美景。不远处的九曜奇石、近处脚边的莲池湿地、广济桥、古榕、石板路,以及棕榈园等场景,配合着耳边响起的广东童谣“落雨大”,带给我们的一份岭南街坊生活的浓情惬意,更从这自然山水式的入口环境中去领略岭南园低调、淡定的精神。
月照名堂
品过了九曜春晓的街坊味道,我们来到的是岭南民居式的大门前,大门的主横匾题“粤秀”,与两旁侧门的匾题“云山”与“珠水”,表达了广东人对家乡白云山清,珠江水美的骄傲与自豪。
踏着脚下朴实的清水砖,走过趟栊门,我们走进了连廊环绕,月洞门开的前庭,眼前这幅雕刻着松鹤延年图案的景墙遮挡了我们的视线,雕刻手法是广东常见的砖雕工艺。
庭内摆放的岭南艺术盆景,陶瓷水缸里种植的睡莲,伴着岭南童谣“月光光”的声景,为我们带出了一份岭南人家的情意,体现了兼容、亲和的岭南精神。
佳音水榭
沿着曲折蜿蜒的回廊从前庭向园内走来,略略回首,我们看到的是搭建在水中的戏台——佳音水榭。台上不间断演出的是广府粤剧、客家汉剧与潮汕潮剧的经典曲声。您在闲赏美景的同时,还可尽情领略到最具传统韵味的岭南好声音。这里即可作为三五知己即庆对唱的场地,又可作为水边停留休息、闲赏园景的绝佳场所。我们可以在此充分感受到广东戏剧人文关怀。
雨打芭蕉(热带植物荫棚)
环绕水庭向东我们眼前的这抹绿意,静静地疏解着您的疲惫,为您带去一丝清新,这里便是广东园特意打造的岭南特色植物荫棚。在这里,聚集了芭蕉、棕榈桫椤、兰花、溪涧、凤梨、观赏姜等热带植物,加上喷雾效果,给人们身临南国的感受。在北京这座典型的北方城市集中展示岭南植物, 也体现出岭南园兼容、创新的精神。
荫棚独具匠心地打造了蕉林、青云巷、兰香三个主要景点。蕉林以芭蕉叶叠水景墙为主景,配合各式蕉类、观赏姜等,带出一份南国雨林的韵味。青云巷由一段残墙门洞和满洲窗景墙组成,残墙上的横匾与两侧景窗墙壁上的对联无声的演绎着“青云路”、“白玉桥”“蕉逢快雨千层绿,鸟唱新晴万籁春”的婉约意境。兰香以兰花景墙为主景,配合桫椤、塑红砂岩、盆景等,行走其中,微风习习伴着兰花幽香,沁人心脾让人沉醉,正如景墙对联所述 “琴台翠羽宜君子,月影霓裳醉丽人”。
粤韵风华
在岭南植物的一路陪伴下,我们沿着长廊继续行走,一座两层的船厅出现在我们眼前。
船厅一层架空,通风透气,两边临水,透过架空的船厅可见岭南园的水景之源——由叠石打造出的“卓锡泉”。相传卓锡泉是佛教禅宗祖师惠能在岭南时,为解僧人取水之苦,一日来到寺庙后,经过一番观察,用禅杖就地一点,泉水立时自地下涌出,僧人无不喜出望外,雀跃欢呼,于是就地围泉为井。此井至今历千年、泉水不枯。
船厅二层是岭南文化展,展示内容包含书画、端砚、家具、宫灯、盆景、根雕等艺术品。站在船厅中,听对面戏台传来的粤曲佳音,欣赏着岭南人生活的自在情趣,我们真实地感受到了一种注重生活细节品质,务实而又创新的岭南人精神。
渔舟唱晚
离开船厅向西,脚踩着石级小径,我们眼前看到的这艘龙舟船仿佛一只红色的大船即将驶向大海,又像是出海归来的渔船安静的停靠岸边,它像我们展示了极具古代岭南民间特色的渔歌晚唱景观:夕阳下,晚景中,岭南水乡的渔舟纷纷满载归航,江面歌声四起,画面美不胜收。
旱舫之上,是岭南工匠们巧手雕刻的潮州木雕,欣赏木雕的同时,功夫茶的味道伴着微风扑鼻而来。在旱舫的身后,是潮汕文化景墙,景墙的其中一面是用了几百只耗壳制作而成,向人们传达着强烈的潮汕气息。
伴塘荷风(曲桥+荷花池)
从旱舫下船北上,池水碧波荡漾,荷花摇曳生姿,在我们行走的曲桥之上,细心的朋友一定注意到了石柱上雕刻的食物图案,图案一共有五种,分别是莲藕、马蹄、菱角、茭笋、茨菇,它们均是粤菜里不可缺少的角色, 隐喻着粤菜讲究“五滋六味”的文化。
妆台倚秀
走过了曲桥,抬头看到的是小姐楼。高四层的小姐楼近览全园,远借西山,并与永定塔遥相呼应。其得名是相传清代时,岭南一位大户人家有位千金小姐,貌美如花,举止贤淑,精通诗书,善弄琴画,父母视若掌上明珠,特建此小姐闺阁,故别称“小姐楼”。小姐楼造型窈窕,建筑外形再现了岭南四大名园——可园中可楼的风采。
小姐楼楼高四层,一层架空,塑山洞水帘;登假山至二层,转木梯再到三层,楼中妆台绮绣;最高层四层为台阁,站在其中岭南园全园美景尽收眼底。
虹云飞韵
走过了小姐楼,我们继续东行,出现在眼前是一座建于拱桥之上的亭子——虹云桥亭。桥亭水边种植了岭南佳果,有荔枝、龙眼、蒲桃、石榴、杨桃等。佳果边植,桥亭婉约,体现了的岭南水乡自在的生活。正如宋代大诗人苏东坡所云: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
苏轼的诗让每一个岭南人为之自豪,其背后支撑的便是深厚的岭南文化。岭南文化有着浓郁的地方特色,她既有传统农耕文明的印迹,也受到广阔海洋文化的影响,同时还有自身百越文化的精髓,这些因素交融在一起,造就了独特的岭南文化。这种鲜明的地域与海洋文化的特色也是我国其他地方所罕有的。用一句文学的话来说,岭南文化就是“咸淡水交融的文化”。咸,代表海洋,淡,则指珠江,珠江与海洋在这里交汇,既是江,也是海,既有淡水,也有咸水。这种交融文化的特征决定了岭南文化既是传统的,又是开放的,既是本土的,也是兼收并蓄的。
行走至此,我们回到了入口前庭,岭南园已完全的展示在我们眼前。
鄂州园
鄂州位于湖北省东部,是三国吴王的古都,一直到今天鄂州还留有众多的三国遗迹,展现着一千多年前古武昌鄂州的风韵与辉煌。鄂州不仅风景秀美,古迹众多,还是驰名中外 “武昌鱼”的原产地,享有“百湖之市”、“鱼米之乡”等称号。丰富的矿产资源更是鄂州腾飞的基石,早在青铜文化时期, 就成为了闻名中外的“古铜镜之乡“。
鄂州园以鄂州著名的历史景点和人物为题材,结合地形,使用一线穿珠式布局,通过其代表性建筑松风阁和凤凰亭等、以及水体、假山、景墙、植物等元素的穿连组合,以青龙桥为界,将展园分为“前庭”、“后庭”两个区,前庭突出“文”元素,后庭则彰显“武”魅力,展现鄂州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交相辉映的特色景观。
入口广场
这里就是展园的入口广场了,在这里大家可以看到五道铜镜景墙,墙上镶嵌的都是用青铜仿制的在鄂州出土的不同时期的古铜镜,它们均采用镂空设计,其中尤以三国东吴黄武元年的柿蒂夔(kuí)①凤佛兽镜,东汉龙虎镜最为珍贵,是中国古代文化遗产中的瑰宝,真品全部都收藏在了国家博物馆。这几面镜是以镜钮为中心,镜背四面伸出四瓣受叶的柿蒂形叶子,在叶子的中间及周围,装饰夔凤、龙虎禽鸟为主题纹饰于镜背。这些铜镜纹饰,充份体现了从儒家思想、道家思想和佛教三种视角来看待生命延续的思想,真实地再现了自汉代以来人们对于神仙世界、得道升天的渴望。
柿子下部之蒂子一样,四瓣或五瓣。《酉阳杂俎》一书写道:“木中根固,柿为最。俗谓之柿盘。”建筑图案多用柿蒂纹,寓意建筑物的坚固、结实。柿蒂纹起源极早,我国古代的陶器、青铜器上已可见到。柿蒂肥大厚实一生与果相生相伴把它设计成纹饰将欲示着家族、士族部落、国家等的坚实牢固、人丁兴旺、传承祥瑞。
主庭院以文为脉,水池为中心,由松风阁、怡亭、武昌鱼雕塑构成主体景观,共同体现鄂州唐宋文化的辉煌。
怡亭
我们首先来到的就是怡亭,它的建筑形式为唐式风格, 里面的石刻模板就是怡亭铭摩崖石刻。展园怡亭的原形是在唐永泰年间 (765) 裴鶠(yǎn)在鄂州市小北门江边建造的怡亭。李阳冰将小亭命名怡亭,并用小篆书写了序言,由裴虬撰写铭文②,李莒[jǔ]用隶体书写铭、款,一并刻于巨石之上,被宋人蒋之奇称为 “三绝”。 因为石刻是李阳冰篆书所幸存在世的唯一原刻,所以被称为稀世之宝,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怡亭也因此变的名声大振。
铭文,铜器研究中的术语。本指古人在青铜礼器上加铸铭文以记铸造该器的原由、所纪念或祭祀的人物等,后来就泛指在各类器物上特意留下的记录该器物制作的时间、地点、工匠姓名、作坊名称等的文字。
武昌鱼雕塑
欣赏了《怡亭铭》,我们环水而游,首先看到的是武昌鱼雕塑,两只莹白的武昌鱼,活灵活现,好像是从院中寒溪池中飞跃出来的一样,给庭院增添了不少生气。
松风阁
穿过小桥,我们来到了展园的主体建筑——松风阁,它是以西山松风阁为蓝本建造,共二层,高9米,仿照宫殿制式,运用红椽青瓦,非常古朴典雅。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黄庭坚与朋友游鄂城西山,途经松林间一座亭阁,在那里过夜,观松林、听松涛而命其为“松风阁”, 并写出著名的《松风阁诗帖》,歌咏当时所看到的景物,并表达对朋友的怀念。这件书迹长波大撇,提顿起伏,一波三折,像是船夫摇桨用力的样子。不论收笔、转笔,都是楷书的笔法,下笔平和沉稳,变化非常含蓄,轻顿慢提,婀娜稳厚,意韵十足。在后段提到前一年已去世的苏轼时,心中不免激动,笔力特别凝重,结字也更加倾侧,传达出与苏东坡笃厚的情谊,字里行间也展现了鄂州“书画之乡”的博大与精深。
前面的青龙桥以北就是我们展园以武为魂的次庭院了,以一座三国乱世中,各路枭雄指点江山的所在地凤凰亭③为景观主体,周围设置吴王试剑石、比剑石和阙门等景观,共同展示了鄂州龙蟠(pán)凤集、以武而昌的三国吴都文化。
吴王试剑石
吴王试剑石④原景位于鄂州西山,是鄂州的著名景点。相传吴王孙权在武昌时,为统一天下、称霸中原,命令工匠选择最好的武昌铁,为他铸造最锋利的宝剑。一天,宝剑铸成,吴王兴致勃勃地带上新铸的宝剑,登上西山中峰,临风起舞。舞在兴头上,孙权一把举起宝剑,奋力向身边的立石劈去。剑落风生,这块很大的巨石顿时分成两块,一卧一立,就像今天这样。立着的石头占三分之一,倒下的卧石则占三分之二。所以,后人评断说,孙权只能与曹操、刘备三分天下,而不能一统中原,这是天意。
比剑石
在试剑石的不远处即是比剑石。相传赤壁之战前夕,刘备驻军樊口,尝登西山,抚摸大石举起宝剑说道:“联吴抗曹若能成功,则剑落石开”。说完,一剑击下,巨石立刻一分为二。事后,孙权亦登山至此,听当地百姓讲起刘备试剑之事,心中很不高兴:“莫非玄德认为我的剑不行么?我正想试一试我的剑哩!”言毕,剑落石亦破。石上双痕,一横一竖,至今历历可见。
在出口处,大家现在看到的两个建筑就是阙门。阙门是成对建在城门或建筑群大门外表示威仪的建筑物,它主要流行于汉代,因左右分列,中间形成缺口,而且古代“阙”、“缺”两字又通用,所以称它为阙门。在古代战争“安营扎寨”中,安营是指搭帐篷,扎寨就是绑扎寨墙和阙门。扎寨墙和阙门除了保护营区,还有向对方显示军事实力、示威、炫耀、吓唬的含义。
而在皇宫中,皇帝处理政务地方的正门前矗立的阙门比较不同,它代表威严、庄重。大臣要向皇上汇报工作时,进门前要先检查自己的缺点,整理自己的仪表。
济南园
相信只要一提到“泉城”济南,大家脑海中便会立即出现“家家泉水,户户垂杨”的景象。没错,正是泉水和柳树勾勒出了济南城的独特意境。
济南是全国唯一一座城市中集中分布着几百处天然泉水的城市。“泉城”说的既是一种景观,也是一种城市文化;对于济南而言,泉与城是不能分开的。济南园的设计理念便是围绕泉水展开,主要通过“趵突腾空、五龙漱玉、明湖荷香、泉水人家”等景观,集中体现趵突泉、五龙潭、大明湖、环城公园所构成的“天下第一泉”景区的风貌,展现出泉水与园林、泉水与城市的有机融合及景观特征,描绘了“众泉汇流、穿城绕郭”这一济南特有的城市形态和文化底蕴。
穿过石牌坊,我们就进入了济南园。在我们的眼前,一块巨大的假山石挡住了我们的视线,这是一块障景石。障景是中国古典园林中常用的构景手法之一,它有如屏风一般起到了遮挡院内景观的作用;同时又有着很强的实用性,保证了主人的私密空间。
趵突腾空
走入济南园,我们首先看到的是趵突腾空景点,它展现的是济南趵突泉的风采。该景点由观澜亭和跌水等元素构成。观澜亭的原景位于济南趵突泉的西侧,专做赏泉之用,身在亭中,跳跃奔突、喷涌不息的趵突泉尽收眼底。在观澜亭的正对面,是篆字体的“泉”字跌水。
所谓“趵突”,即跳跃奔突之意,反映了趵突泉三窟迸发、喷涌不息的特点。济南的趵突泉被誉为“天下第一泉”。相传乾隆皇帝下江南时,因觉得趵突泉泉水甘美可口、与众不同,较其他名泉的水质有过之而无不及,便立即改带趵突泉水,并封趵突泉为“天下第一泉”。
五龙漱玉
穿过园洞门我们来到的是五龙漱玉景点,该景点是由围墙和汇波阁围合形成的一个半开敞的空间。运用五个龙头喷水的景墙、清泉石上流和叠水等元素展现了五龙潭泉群的美丽景观。
明湖荷香
该景点是以大明湖汇波楼为蓝本,园内泉水汇流至此,从汇波阁下流出,模拟济南“众泉汇流”于大明湖的景象,水面遍植荷花,展示了 “四面荷花”的泉城风貌。
泉水人家
泉水人家以济南传统民居——由护城河环绕的明府城内的四合院为建造蓝本。这是济南泉水与民居、街巷、园林融为一体的典型代表,文化价值丰厚,最能体现泉城特色风貌中 “幽幽古巷绕古城,处处清泉伴人家”的城市意象。院外水巷环绕,院内泉井点缀,井边的辘轳,游人可以亲手操作,充分体验泉水人家的生活景象。济南人有在院中栽种石榴的习俗,百子石榴,枝杈苍劲,花繁叶茂,寓意多子多福。民居内有济南城市绿化建设、泉水风貌、“天下第一泉”景区景点介绍,以及泉水大碗茶等济南特有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展示。在规模格局上,如果说北京的四合院是大家闺秀,那么小家碧玉般的济南四合院也别有一番风韵。出园途中
泉水人家院门外的泉水壁刻详细地介绍了济南72名泉及其泉水的成因。
也许大家会问:“济南为什么会有这么多的泉呢?”这跟济南的地形地势有很大关系。济南地势南高北低,南部山区是由易渗水的碳酸岩组成,地表水
和大气降水下渗,沿着地势向北潜流,在济南老城区遇到不透水的辉长岩体堵截,水流积聚到一定程度,就在地质构造比较薄弱的地方喷涌而出,从而形成济南众多的泉群。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这首唐代诗人贺知章的《咏柳》,大家一定都是耳熟能详的。 在济南园中一路走来,大家可以看到很多柳树,如果您曾经去过济南,一定也会对济南的柳树和荷花记忆犹新吧?济南的市花和市树正是荷花与柳树。风吹柳摆,柳随风动,水中荷花映衬,这般景象是多么的惬意啊。柳树是报春的使者,是春天气息的预报员,因而自古以来,人们都喜爱杨柳,形成许多与柳有关的民间风俗和情趣盎然的柳文化。比如:寒食节、清明节插柳 ,折柳送别,以及题诗咏柳等。
通过参观济南园,相信大家对济南的泉已经有了非常深刻的印象。泉水是济南的象征、济南的标志,是济南的财富,更是济南的灵魂!走进济南,就仿佛走进了一个神奇的泉的世界,一个律动的、永不停息的世界!
伊斯兰展园
伊斯兰建筑奇想纵横,庄重而富变化,雄健而不失雅致。建筑多数是圆型尖顶,有的还在顶尖处点缀一枚月牙,圆形的屋顶有金色的,白色的,青色的、蓝色的等等,颜色鲜艳亮丽好像是镶在建筑上的一颗闪亮明珠;整体建筑大气且气势磅礴让人不由想起童话中的梦幻城堡。用于建筑及其它工艺中供欣赏用的纹样也堪称世界之冠,不论题材、构图、描线、敷彩皆独具匠心。
本届的伊斯兰展园吸纳了伊斯兰园林建筑的文化风格和基本格局。由拱廊、门区、水庭院、礼仪后庭、副庭和宣礼塔几部分构成;按主、从、次的构图形成错落有致的布局,南面是神似狮子庭的副庭,西面是水庭院和礼仪后庭,北面则是园区的拱廊区即次入口区,东北角是本园最高的宣礼塔,由中间精美独特的伊斯兰模纹花坛将这些庭院建筑加以整合,形成有机的景观空间序列。
伊斯兰展园的主入口即展园的南入口,两侧绿树成荫,门廊是伊斯兰建筑中常用的三个典型拱门,进入门廊,东通精美的狮子庭副庭,北接主庭的水庭院。
从右侧进入展园的副庭,庭院格局完美吸纳了阿尔罕布拉宫“狮子庭”的韵味,美丽的长方形院落和两条十字形交错的水渠,水渠的交错口是由几个狮子托起的大喷泉,水从狮嘴喷出,流进水渠并流向东西两室和南北两个廊口。长方形院周围环绕着很多根圆柱,以不规则的形式排列,组成小巧的游廊,而且轻灵的圆形屋顶布满了精美图案。副庭在这里主要是用于习礼、居住和办公的场所。在作为习礼用的礼拜殿时,庭院的朝向和方位是非常讲究的,在中国一定要坐西朝东,因为伊斯兰宗教要求教民做礼拜时一定要面向西方的麦加,而且礼拜殿内不设偶像,仅以殿后的圣龛(kān是朝拜的标志)为礼拜的对象。建筑装饰纹样也从来不用动物纹样,只用柔美的植物、几何图形或阿拉伯文字的图形。
水庭院
从副庭的左侧或者主入口进入,就是园区主庭的前庭——水庭院,水庭院是由周边展房围合而成的
封闭的中心庭院,其内是一个长条天井,水和绿洲被伊斯兰人民视为天赐宝物,溪流则被看作乳汁和甘露,所以这里也是接待客人的必经之路。
礼仪后庭
穿过水庭院就进入了节日庆典和接待尊贵宾客的礼仪后庭。这是一座三层的宴会厅,运用新月的宝顶、闪亮的穹顶显示其华贵雍容,周边伊斯兰式花纹柱和门窗,处处传达着精致、细腻和深邃的圣洁气质。
伊斯兰模纹花坛
出了礼仪后庭,面前是一片花海,一个规则且极富变化的几何纹路花园就呈现在眼前。花园的建筑原则是创造无限的流动,并让游园者能不受规则限制的进行观光。花坛大体分二块,每一块都是以一个中心对称分布,与北门入口正对的一块是八角形图案的草坪花坛,它以一汪天井做蕊,几何图形为瓣,园中百花争艳,色彩艳丽,香味沁人心脾。与之相辅相成的东边的另一块花园略小,可是也不甘示弱,园中花草竞相开放,尽显风姿,整个园区花草摇曳生姿,美不胜收。
拱廊区
花园北侧,礼仪后庭左侧是园区的北门,北门由大小不依的数个拱形门组成,并与东北角的宣礼塔接壤,与周围的树木连接在一起成为了展园密闭的北墙.
观景塔
展园最后一站就是廊区左侧的宣礼塔了,它又名”邦克楼“,是伊斯兰展园中最高的建筑,也作为登高远眺的观景塔,形象且别致生动。伊斯兰世界的宣礼塔,风格各异,造型多样,有圆柱形、正方形、方锥形、圆锥形、六角形、八角形等,本园宣礼塔的形状是以正方形做底,高层运用了圆柱型,塔内有阶
梯,可拾阶而上,塔在高层建有连环的拱廊和瞭望阳台丝毫没有视角困扰,方圆结合不仅塔身美观大方,别具风格,而且更具实用性,在塔上登高望远或俯视全园,绿的树、红的花、优美的景色尽收眼底让人心旷神怡。
(责任编辑:谢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