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服疫情影响让低迷的旅游业走出困境
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打乱了人们的生活节奏。旅游是关联度很强的一个产业,酒店、餐饮、文化娱乐及金融、航空、交通运输业等与其密切相关。当前国外疫情正烈,国内进入防控疫情与复工复产并抓阶段。疫情对旅游的影响不可低估,怎样让低迷的旅游业走出困境、尽快复位乃至走向新生?笔者试提出以下建议:
以新的视角看旅游
抗疫期间人们宅在家里,在关注疫情的同时也引发一些思考,比如对国家大事和自然、社会、人生等的思考。历此一劫,人们会更加关注生命,关心健康,珍惜人生,尤其对卫生、防疫等有了新的认识。疫情过后,人们肯定会养成勤洗手、常通风、不扎堆儿、多活动、戴口罩等习惯。这种观念作用于旅游,必然对旅游产业链各个环节产生深刻甚至是革命性的影响,很难想象一个环境脏、乱、差的景点或者农家院能够再招摇生存下去。这就要求从业者转变观念,瞄准变化,适应需求,立行立改。当务之急,首先是彻底打扫好景区内外场所卫生,符合防疫要求。其次是增加文化内容,热络景区生活,繁荣发展“夜经济”。
顺应时代要求
改革国有景区运营模式
当前旅游业已成为战略性支柱产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2018年全国两会《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创建全域旅游示范区,降低重点国有景区门票价格。”发展全域旅游,就是将一定区域作为完整旅游目的地,而非单纯靠景区来经营。疫情过后,国有景区经营要想蹚出一条新路,就必须拿出壮士断腕、功成不必在我的气度和决心,把工作重点放在文旅融合、优质服务、活跃景区和多种经营上。地方政府应加大对国有景区支持力度,如帮助建造旅游设施、打造核心旅游区、繁荣景区文化等。
依据独特优势
发展特色民宿
党的十八大以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日俱增,闲暇之余人们都想走出去,到大自然中寻求乐趣、沐浴阳光、追逐“诗与远方”。尤其疫情过后,出去看看的欲望更加强烈。但旅游者会有意无意避开那些人多的景区,去一些生态良好且安然静谧的地方,而且还想住下来。这就催生出一个新的文旅项目分支产业——特色民宿。特色民宿就是在特定的文化区域,利用当地民居等相关闲置资源、相关民俗特色而建成的一种小型宜居住宿设施。焦作有山有水的独特文化正好契合这一要求。据记载,“太行北峙,沁水东流,近带黄河,远挹伊洛,舟车郡会,号称陆海”,又云之“土旷民殷,号称小江南”(乾隆版重修《怀庆府志舆地形胜》)。这里古称怀庆府、怀川,民间又云牛角川,是黄河从太行山逸出后与山形成的一弯牛角似的一马平川,文化内涵丰富,是卜商、司马懿、韩愈、朱载堉、李商隐、许衡、李棠阶等历史文化名人的故里,有云台山、太极拳、四大怀药、胶胎瓷等四大文化名片,享有“中原养生地·世界太极城”的美誉。
我市每个县(市)区都有沿山沿水居民点,不少具有打造成特色民宿的天然条件。尤其是沿黄武陟、温县、孟州三县市,总流域长百余公里,有着丰郁的黄河文化,如嘉应观、人民胜利渠、太极圣地陈家沟等。同时,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国家战略的实施,为焦作以发展特色民宿为主体的旅游业增添了新的动力和条件。焦作应抓住、利用这些条件,瞄准打造特色民宿这一靶子,以特色民宿促进全域旅游发展,以全域旅游带动乡村振兴和“精致城市、品质焦作”建设,让焦作在中原更加出彩中出重彩更精彩。
打造特色民宿,市里应统一部署、县域具体落实。具体方法可以是:1。每个沿山沿水乡镇拿出三至五个基础条件比较好的农村居民点作为试点,给予优惠政策,重点帮扶(所需资金可从相关涉农和全域旅游专项中列支),村中空闲地可吸收社会资金有效利用。2。因地制宜,不拘一格,民宿项目设计方案面向全国竞标,优者胜出。3。试点完成后,市里统一检查验收,兑现奖罚,促其后者迎头赶上,实现平衡发展。
发展全域旅游,是实现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一条路径,要善于总结特色民俗经验,注重推广,以点带面,全力推进我市全域旅游示范市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