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牛肉面之时代与来历
台湾牛肉面
{ 作者 } 舒国治
台湾作家,好谈旅行、谈七〇年代、谈小吃、谈台北,谈摇滚谈流浪谈走路,题材宽广,风格自成一家。著有《流浪集》、《门外汉的京都》、《台湾重游》、《台北小吃札记》等书。
常碰上这样的一种状况:朋友说起他难以忘怀的那碗牛肉面,说什么四十年前台北复旦桥下光武新村的“老张”,说什么哇再也吃不到了!那种香,那种鲜,那种过瘾……另外亦有朋友说起三十多年前永康公园旁有个老头,他的牛肉面怎么怎么好,后来摊子顶给别人,自己换到别处开,真是可惜……
是的,大家心中皆有一碗永远记得却再也不存在的美妙至极的牛肉面。
在台湾,牛肉面是这样的一种文化。在台湾,牛肉面是这样的一种记忆。甚至牛肉面是这样的一种时代。没错,时代。那时的台湾,战后不久,或说,播迁不久。许多东西皆在自然寻求融合;本地与携入之融合,权宜与亘存之融和,故牛肉面是融合文化的产物。有一点离乡背井(乡井原没那样一味),又有一点新起炉灶;有一点昔年风味(如豆瓣酱,颇有大后方四川之灵感)却又有一点就地取材(台湾的黄牛肉)。
< 返回
找到相关图片(共张)
未找到相关图片
(/43)
转发到微博
这说的是“红烧牛肉面”,完完全全是台湾在1949年后自然融合后的独特发明。所谓独特发明,乃大陆原本无有也。前几年历史学家逯耀东写了一篇考据文章,我恰好未读到,据朋友转述,约因五十年代高雄冈山的豆瓣酱与近处的牛肉屠宰之天成搭配,加上老兵们的就地取材巧思,遂创造了今日浑号“川味牛肉面”或“红烧牛肉面”的原型。
本文来源:美食与美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