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湖陆巷古村:白墙黑瓦下美村落
陆巷古村 驱车在新修好的太湖东山环湖大道上前行,一边是湖光,一边是山色,一会儿沉入山坞,一会儿浮上山坡。转弯处碰到一位采茶农妇,说下了坡就是陆巷了。
陆巷古村那些粉墙黛瓦的建筑高低错落掩映在橘子树、枇杷树丛中,有的建在山坡上,有的藏在山坞里。一条石板与青砖铺成的路和小河并行,桃花、柳枝、油菜花纷纷越过石栏,仿佛使出浑身解数,争夺游人的眼球。小河的尽头有一个渡口,叫寒谷渡。渡口虽小,却很讲究,带有屋顶,雨雪天也没有受淋之虞。古代的陆巷人就是从这里上了船,出太湖往全国各地去的。
陆巷古村 越往村里走,越让人想起皖南。从某些方面来说,比如说经商,这儿有点像缩小了的徽州。洞庭东山,原本只是太湖东南的一个荒岛,唐宋以后,才渐渐成为繁华富庶之地。到了明清时期,这里涌现出了一个与徽商并驾齐驱的江南商帮——钻天洞庭。
有秀丽的自然风光,加上经商积累了财富,陆巷古村聚居了大批显赫一时的名人和富商,并留下了大片豪宅。虽历经沧桑变迁,仍然有许多明清宅第保存至今。史书记载说,当时陆巷的道路平整悠长,宅第气度恢宏,村里人们按照自己特有的风俗习惯,过着“桃花源”般的日子。
崇尚耕读传家的古村造就了不少文人。村里有三座牌坊,分别名为解元、会元、探花,都是为一个人而立的,那就是明朝正德年间的宰相王鏊。王鏊的故居惠和堂至今尚存,据说以前惠和堂周围有十几座园林,但禁不住时光湮染,现在都变成了橘园、茶园和菜圃了。
陆巷古村 走在陆巷古村里,你感到不像在旅游,就像回到阔别多年的故乡。周围满眼都是温暖的生活场景,这家人家在炒新茶,那家人家在生煤炉,竹筛子挂在门上,里面晾晒的是太湖虾干,院子里一小筐是刚采下的、带露珠的茶叶,主人说,七斤像这样的嫩茶才能炒出一斤碧螺春茶叶。
在陆巷,你别想严格地区别居住区和果树园。因为,刚才眼前还是粉墙黛瓦,才走了几步,满眼绿色就扑面而来,几乎泼洒到你肩胛上,翠绿的叶子和你耳鬓厮磨,微风吹过,好像在窃窃私语。陆巷的生机时时在撩拨着你,陆巷的老房子又时时在提醒着你,带给人一种时空交错的感觉。
陆巷古村 午饭是在村子里一个私家园林里吃的,池塘边,假山旁,一个四角亭里,陶瓷的茶几上加了一个圆桌。私家园林一共只能摆四桌,只可由店家配菜,不接受顾客点菜,虽有点“欺客”,但可边吃饭边欣赏池塘里鱼翔浅底,假山旁花木扶疏,廊檐间古筝乐曲萦绕,顾客也就认了。“太湖三白”——白鱼、白虾、银鱼是不能少的,真正带来惊喜的却是菊花脑和香椿芽拌豆腐,而我等粗鄙人等,赞不绝口的却是那肥而不腻、入口即化的红烧肉,估计早已辜负园林主人的一片苦心孤诣了。
文:新民晚报 图片摄影:苏州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