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无锡最美的乡村:和平“家珍”
曾几何时,“最美的乡村”与偏僻、沧桑挂上了钩。带着这种成见来到靠近马山最南端的和平村时,你会大大震惊:奇特的地理位置,造就了它得天独厚的风光,而历史的积淀,又让这里的人抓住了致富的机遇。今天,它又赶上了“生态保护”的好时光。
顺着灵山大佛目光注视的方向,向南、向南,向着太湖的方向。经过灵湖路,到七里风光堤再折向西。慕湾生态园与和平村的标志石就出现在眼前了。路左,是一排排红瓦白墙的大型建筑群。路右,是一片广阔的新平整的田地。这两个崭新的景观,似乎预示着和平村的未来:左边超五星宾馆——灵山元一度假村,标志着高端旅游业;右边千亩枇杷园,标志着现代生态农业。而当我们走进被竹林、桃树、杨梅、茶园分割的村子,整洁的村落里听不到城市的喧嚣,只有鸟儿叽叽喳喳的鸣叫,捧着饭碗在自家门口边吃边聊的老人……
马山 闭塞的岛中一隅
和平村由雁门、牛塘两个自然村组成,1954年两个村联合申办农业生产合作社,适逢“保卫世界和平”口号风行,村民们遂以这个众人期盼的愿望命名,并获批准。
雁门也称雁门湾。据《钮氏宗谱》记载,早在春秋周敬王时,吴国有位“从卫骑都尉”名钮宣义,是山西雁门关人,其长女为吴王阖闾宫妃,后钮宣义因谏夫差不从,隐居这里。为纪念家乡故土,取名雁门。明人徐问《题雁门湾》中有“十里松阴一径苔,峰峦相凑雁门开”的句子。
牛塘也称牛塘湾,是个群山绕抱的山洼。村名从“牛去吃草,牛眠荒塘”的意思,来历比较“俗”。
围湖造田前,马山是太湖中的一个岛屿,地处岛屿南端的和平村十分闭塞。许多老人没去过上海、南京,甚至连无锡市区、周铁桥、雪堰桥都很少去。因为历史上长期为常州所辖,和平村村民的口音、风俗多接近常州武进一带。从和平村南下,得先摆渡到宜兴周铁桥。从和平村到无锡市区去,则要先走到古竹镇,再乘班船到雪堰桥换车。若有大风大雨,只能困守岛上。1973年秋,和平村才通上电。即使在今天,直通这里的公交车,每天也只有4班。
和平村 名胜、“宝贝”与记忆
战鼓墩 每一本介绍马山的旅游手册都会提到这个神秘的名字。它就在和平村东毗邻公路旁,眼下已被层层的密竹、灌木、杂草所淹没。村民们说,两千五百年前,吴越水战,吴王夫差曾在此擂鼓作战。旧时此墩伸入湖中,三面环水,垒垒叠岩。后淤泥冲积成田,留下一土墩子,以足蹬之,似有“咚咚”的鼓声。
龙窑 踏上和平村通往慕湾的山间小路,两旁尽是丛丛茶树。茶树中有一个茅草蓬生的土包包,若不是围着木栅、立着石碑,很难想到它竟是一处市级文保单位。龙窑遗址周边至今还能捡到有各种印纹的碎陶片。如果说“战鼓墩”是传说,这里可是被考古学家们证实了的东汉古窑。
老银杏树 牛塘老街的入口处有一棵老银杏,据考树龄在660年以上。该树高15米左右,围径4米有余,中心枝干被雷电击过,现已枯朽。侧枝则如游龙外伸10米左右。大小树瘤千姿百态,好似岩洞钟乳般。在马山的诸多古树中,它的年龄排第二,也是无锡著名的古树名木。
灵山大佛 调马灯 当地一种独特的民间娱乐方式。于正月十五开始,止于农历二月初二。晴晚场间调演,纯男性中青年百余人参加。马灯以篾作骨,扎成马头马臀状,外壳糊以薄白布,用带扎入腰间。伴以音乐锣鼓,唱起马灯调,走起马灯阵。变化无常,舞姿优美。惜年轻人中已少有会舞者。
宣卷 信佛之人在佛事间隙或节庆、农闲时,大家相约集会,由一位知书识字之人照手抄本(宝卷)用歌吟的形式吟咏,间以说白。用以表现某种教义,劝人信佛、修善积德、贫不慕富、富不欺贫等,其中含有大量文学内容,“集信仰、教化、娱乐于一体”。具有上千年历史,已被列为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黑色记忆 抗战期间,马山虽无日军驻扎,但日军常来扫荡。和平村一带群山起伏、林深树密,疑神疑鬼的日寇多次进行狂轰滥炸,大批古树被砍,无数民宅被烧。最惨的一次是在1938年农历二月十一,日军与国民党军残部在马山激战,村民为避战火,躲到山上。为了不让日寇闻啼发觉,许多尚在吃奶的孩子被母亲用乳房和屁股活活闷死。
知青年代 1972年,无锡市区知青上山下乡。因接纳了大量柴油机厂、压缩机厂的职工子女,和平村在“厂社挂钩”时得到这些企业的支持,这为和平村后来的工业大发展奠定了基础。(来源:江南晚报 文/汪自力 鲍培培 图/汪自力 宋嘉义)
交通:无锡汽车站——乘坐20路在无锡公交站下车——乘坐88路在峰影西路站下车——乘坐马山西环线在和平站下车——步行至和平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