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惊不要险 夏季漂流必备秘籍
近几年,漂流已经成为了广受市民欢迎的活动。夏天来了,又到了漂流的季节。相信不少人都已经蠢蠢欲动,希望在激流当中,让清凉的浪花打在身上洗去酷热,用紧张来刺激体内迸发出新的活力,然后大喊“爽”!但是我们都知道刺激的漂流有一定的危险性,那么又有什么需要准备和注意的呢?
漂流ABC
漂流,一般分探险漂流、自然漂流和操控漂流三种大类。其实,探险漂流、自然漂流在某种意义上讲都可归属自然漂流一类,但是因为探险漂流不强调群众参与而重点在于探险,因此危险较大,所以要区分对待。我们通常所说的漂流,比较狭义,一般是指上述三类中的自然漂流与操控漂流,更多的是一种群众性的水上运动娱乐项目,也称休闲漂流。下面为大家介绍一下休闲漂流的知识。
我们首先需要明晰的是,哪怕是休闲漂流,它也属于一种户外带竞技性质的水上旅游活动,不同于一般的户外旅游活动。它要求有严密的组织纪律和严格的安全措施保证,而且对漂流工具、漂流河道的选择也较严格和科学。对漂流者而言,必要的漂流知识不可缺少,首先要清楚的是,漂流不是所有人都可以参加,严重的心脏病、精神病、高血压、高度近视等疾病患者,孕妇和残疾人、65岁以上老人、14岁以下儿童不宜参与。
漂流前的准备
知道自己的身体状况后,我们就可以去做漂流前的准备了。首先,因为是夏天,又是户外活动,要有防晒的准备,在漂流的穿着上最好是长袖长裤,但是要求尽量简单、易干,不要太薄或色彩太淡。漂流后湿透的衣服需要更换,以防着凉,所以要携带一套干净的衣服,以备上岸后及时更换。鞋子最好是选择凉鞋或塑料拖鞋,但拖鞋不要太松,要不很可能漂流后只剩一只,切忌穿皮鞋漂流。如果是戴眼镜的游客,最好事先用皮筋或者小红绳系上,不建议戴隐形眼镜,戴隐形眼镜戏水会增加感染机会。
漂流时不可携带现金和贵重物品上船,少带一点值钱但又怕水的东西,比如高级相机等。若一定要带相机的话,最好带价值不高的傻瓜机,事先用塑料袋包好,在平滩时打开,过险滩时包上。更不要把带尖、刃的利器带上船,以保证游客人身及船体的安全。如果漂流赛道落差大的,就都不要带了,会有工作人员检查。
要选择状况良好的漂流筏。在上漂流筏前,就穿好救生衣到上岸为止,防止不注意的时候翻艇。在落差大的高山峡谷中进行,水道中石头很多,所以必须佩戴头盔,中途不要解开,以防碰撞到石头受伤。还要提醒的是,漂流前勿喝酒,因酒精会影响大脑的判断能力,而增加漂流意外的发生机会。
漂流要注意的事项
漂流过程中,一定要听从船工或护漂员的指挥。漂流时莫做危险动作,保持平稳、避免冲撞。一般来说,无论是河道漂流还是高山峡谷的溪水赛道都是比较安全的,游客只要不自作主张随便下船、不互相打闹、不主动去抓水中的漂浮物和岸边的草木石头,漂流筏不会翻。万一不小心落入水中,千万不要惊慌失措,救生衣的浮力足以将人托浮在水面上,有划桨漂流的,同伴应当伸出划桨让落水者攀抓,无划桨的就要稳定船身拉住护手带攀爬上船。若落水者离橡皮筏较远时,要想办法上岸或停留在石头的背水面,因为迎水面水流强且容易被橡皮艇撞到。
假如是翻船落水,应保持镇定,憋住气,小心不要呛水,先将艇身扶正;重新登艇时注意两侧受力均衡,一侧人员爬上艇时另一侧要有人压住。掉落的划桨要及时拾回,否则到缓流区就只能用手划水了。
遇到急流怎么办?
漂流,最刺激的当然是下急流。所以漂流的过程中需注意沿途的箭头及标语,可以帮助你提早警觉跌水区。
如果是在河道操桨纵舟斗急流,漂流沿溪而下,水面开阔河流较缓时,可悠闲地挥挥桨,抬头看看周围的景致,但是遇到急流险滩时,就需要大家齐心协力,运用各种技巧同舟共渡,而漂流的精髓,也就体现在此了。在下急流时,要抓住艇身内侧的扶手带,坐在后面的人身子略向后倾,双人保证艇身平衡并与河道平行,顺流而下。切记,肢体及头部不要伸出橡皮筏的立面,以防撞上石头,否则后果严重。
遇到漩涡怎么办?
河道水流较深时,常会出现漩涡,此时应尽量避免被卷入,绕行而过。如果被卷入的话,要保持镇静,让艇顺着洄流旋转,等转至漩涡外围时,如果是带桨漂流的,大家全力划桨即可冲出困境;无桨漂流可以用手划水,或者遵照护漂员指示即可。
遇到搁浅怎么办?
石头密集之处,水道变窄,水深变浅,水流变急,很容易发生搁浅。此时不必慌乱,可用桨抵住石头,用力使筏身离开搁浅处。若此招不灵,就要派员下水,从旁侧或拉或推让艇身重入水流,而拉艇的人则要眼明手快,注意安全。如果筏受卡,不要着急站起,应稳住筏身,找好落脚点后才能站起。如果是无划桨漂流被卡,一般被卡处就是急流的上方,最好是等待的护漂员救援,自己贸然站起来推,会比较危险。
遇到其他漂流筏冲撞怎么办?
最好能将筏身控制在正面迎撞的角度(侧面碰撞容易导致翻船),人员抓紧绳索。冲撞后筏身会与岸平行,此时身体要在筏内以免夹伤。有时筏与筏之间会靠得很近,也要避免夹伤。
做好防寒的心理准备。因为被水多次冲洗后,到后来也开始有冷的感觉了。不过上岸后会有姜汤卖,所以自己也不必准备太多东西来驱寒。(来源:中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