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名“刘邦镇”也圆不了发展梦
7月19日,江苏徐州丰县政府网站发布一条公告,拟将当地的赵庄镇更名为“金刘寨”镇,并向社会征求意见。赵庄变成金刘寨,乍一看只是文字变化而已,但近段时间内却引发了各方热议。有了解内情的人士直指丰县此举是急于打响“刘邦出生地”名头而出的“怪招”。(7月24日《扬子晚报》)
文化搭台经济唱戏,是这些年各地热衷于“文化经济”的根源。从争名人故里,到争影视明星故乡,再到争小说人物、传说发源地——各地可谓绞尽脑汁、不择手段。文化资源的争夺达到“白热化”的地步,在这样的现实注脚下,江苏徐州丰县赵庄镇也跟风一把,似乎可以理解。不过,不是所有的“风”都需要跟的,有些歪风邪风的确不宜跟随,而“争故里风”,便是这样一股价值不大的“歪风”。
丰县赵庄镇“改名争故里”,首当其冲的民生问题不能不考虑。众所皆知,一个地方要改名了,其需要付出的成本是相当高的。此地的路标地标、通信设施、居民信息等等,也必然要跟着修改,不然即便开发成旅游区了,游客来了也很可能如“盲人摸象”,谁也不知道此地的真正名称。这对一个镇而言,负担相当重,而这样花费纳税人的钱财,本身便是值得商榷的。纳税人的钱当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用在意义不大的“改名”上,似乎并不妥当,因为这没有花在刀刃上。
更何况,即便争故里成功了,也并不意味着“万事大吉”。除却民生成本之外,开发成本也是重头戏,如无雄厚的财政支持,争故里成功所带来的希冀注定会成为竹篮打水一场空。君不见,耗资巨大的河南汝南“梁祝故里”如今一片荒凉,热热闹闹的山西娄烦“孙大圣故里”折腾了两年只建成了一座接待中心。原因不难阐释,皆是因为“资金链断裂”,没钱再建造,便只好成烂尾工程、半拉子工程。试问,动辄几十亿的投资,赵庄镇有这么好的融资能力么?如果没有,那么即便改名成功、争故里成功,也不过是争得一个心理安慰罢了。
对当地官员这样头脑一热的行为,必须及时泼冷水,不然,半拉子工程所耗费的,又是纳税人的钱财,而一旦耗费在此,注定会挤压公众享有的各种公共资源与公共福利。如良好的教育资源、如完善的公共设施等等。幸好如今“改名”一事还处于“公开征求意见”阶段,公众还有发言权。希望当地能充分尊重民众意见,别把征求意见当成“走过场”,更不要霸王硬上弓,而应当进行科学的评估。
事实上,对丰县赵庄镇而言,与其在改名上做文章,不如加快当地经济发展的步伐,保护好当地现有的历史文化资源,让人民生活得更加幸福、更加有尊严,这才是真正的发展方向,才是真正的“正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