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古敦煌五种游法 到沙漠脱胎换骨(全文)
嘉峪关虽已不再是边塞重镇,但是曾经在丝路岁月里驰骋沙场的小人物们拼接的大历史永远鲜活。去敦煌,最堂而皇之的理由是怀古,最可能的结果是脱胎换骨。或许你会看到两只负重的骆驼。一只守望,一只飘泊。而丝绸之路依然苍凉,悠远。
来源:中华网
1、听喜多郎的《丝绸之路》,在漫漫黄沙中做个真正的行者
对唐朝的文化保存和还原,中国已经不及日本。那个朝代的丝绸之路由生在日本的喜多郎演绎是再合适不过的了。 一边欣赏他的音乐,与一边行走在这篇茫茫大漠之上,让人不禁有超越时空重走古人之路之感。
在路上,你不得不思考自己的人生。
喜多郎曾说过,创作《丝绸之路》时,最打动他的是中国人在悠久的历史中形成的那种心灵的深厚,在那种深厚中,人们生活着,这对他来说是深有启发的。如果你能带着他的音乐,来到乐声中描摹的这片土地上,静静地听,声音不必太大,便可发思古之幽情,叹命运之多舛,感叹如花美眷,似水流年。
当一个真正意义上的漂泊者明白了回家、离开、梦、现实、死亡和再生的循环,已经没什么动静张驰能让自己枉生心魔。
记得中学历史老师讲到“胡人”的概念时,我忽然恍然大悟为什么那么多香料,干果,蔬菜都被冠上‘胡’字。 比如说,胡桃,胡椒,胡萝卜。其实都是从当时的西方传入中国。随着当年浩浩荡荡的丝绸之路真正扎根于世界各地的,是当年那些无人问津而今日却成了生活中不可或缺的花花草草们。
嘉峪关虽已不再是边塞重镇,但是曾经在丝路岁月里驰骋沙场的小人物们拼接的大历史永远鲜活。去敦煌,最堂而皇之的理由是怀古,最可能的结果是脱胎换骨。或许你会看到两只负重的骆驼。一只守望,一只飘泊。而丝绸之路依然苍凉,悠远。
2、在莫高窟的壁画前,认认真真地去惊叹一个时代
公元366年,敦煌。和尚乐尊苦修至此饿晕了,看到对面三危山峦金光下如千佛排列,于是于此开凿第一间洞窟修行。后来法良和尚也来开了第二个洞窟比邻修行。慢慢原本修行用的陋室为繁复的佛窟所替代,而且数量越来越多,历代虔诚的供养人—出资者、修建者、名望者根据当时对佛的理解和崇尚而修建了风格各异的洞窟。
至初唐时期,莫高窟就有了“千有余窟”的记载,五代以后实在没有地方可以再开新窟了,于是只能把原有旧窟重修扩建。
佛教在唐朝一度达到鼎盛。你在敦煌的旅游过程中一定会深有体会,从莫高窟的壁画到千佛洞栩栩如生的佛像,生动的刻画了佛教的起源、发展、流传及各项佛事活动,对于佛教的爱好者来说这样的行程就像一顿饕餮盛宴。
沿着唐僧取经的路线接收佛教的洗礼,你的心灵会得到深深的净化。
壁画上的飞天舞,看美人儿们衣罗绮,曳锦绣,耀珠翠,施香粉,盛装登场,舞低杨柳楼心月,歌尽桃花扇底风,即使你对佛教浸淫不深,也不能不被莫高窟的艺术气质深深打动。
嘉峪关虽已不再是边塞重镇,但是曾经在丝路岁月里驰骋沙场的小人物们拼接的大历史永远鲜活。去敦煌,最堂而皇之的理由是怀古,最可能的结果是脱胎换骨。或许你会看到两只负重的骆驼。一只守望,一只飘泊。而丝绸之路依然苍凉,悠远。
3、看一场“敦煌乐舞”的社火演出
社火一词始见于宋代。《东京梦华录》卷八记载:六月二十四日,欢口二郎神生日,二郎庙前露台上设乐棚,有“社火呈于露台之上”。在汉魏南北朝、 隋唐时期至南宋,皇城的除夕之夜还保留有大傩仪,后逐渐被社火取代而融于社火之中。
作为最古老的风俗,社火在中国有着数千年的历史。它产生于原始的宗教信仰,是远古时期巫术和图腾崇拜的产物,是古时候人们用来祭祀拜神进行的宗教活动。“社”为土地之神,“火”能驱邪避难。崇拜社神,歌舞祭祀,意在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国泰民安,万事如意。
在陕西甘肃(微博)一带,社火是芯子,高跷,竹马,旱船,狮子,龙灯等的统称。是一种靠扮演,造型,技巧获胜的艺术,它通过各种高难度的动作和严密的构思,让演员扮演历史人物和现代任务,形成一个故事的组合,给人一种高屋建瓴惊险迭出的艺术感染力。这种来自黄土地与秦腔想结合的艺术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魅力。
敦煌一地,常有民间自发组织的内容庞杂、风格各异的“社火”活动。社火演出时,锣鼓喧天,彩旗招展,由上百人组成的庞大的社火队伍几乎占了整条街面,丰富而精彩的表演把敦煌人民喜庆丰收、祈福新年吉祥如意的情致表现得淋漓尽致。
敦煌本地的传统社火有地蹦子、打狗熊、太平鼓、太平车、龙灯、高跷、舞狮、旱船、跑驴、竹马、铁芯子、大头和尚戏柳翠等。引进外地的社火精品有陕北秧歌、安塞腰鼓、威风锣鼓、花伞舞等。近几年,还按照敦煌壁画中的鼓和舞,编排了具有敦煌艺术风格的大型社火“敦煌乐舞”。
如果你来到敦煌,恰好赶上有社火演出,最好还是买张票去体验一下。西北人特有的热情和豪放会让你的旅程感染上一份豁达的气氛。
嘉峪关虽已不再是边塞重镇,但是曾经在丝路岁月里驰骋沙场的小人物们拼接的大历史永远鲜活。去敦煌,最堂而皇之的理由是怀古,最可能的结果是脱胎换骨。或许你会看到两只负重的骆驼。一只守望,一只飘泊。而丝绸之路依然苍凉,悠远。
4、体验气吞山河的滑沙
原来除了滑雪、滑冰和滑水之外,还有滑沙这项运动。在北京周边的翡翠岛和秦皇岛,最热门的运动就是滑沙了。但是来到敦煌再次体验,原来的那些尖叫和惊喜可就成了小儿科了。
“沙鸣晴岭”是古代敦煌八大景之一。在敦煌蜿蜒起伏的沙丘上,当上百名滑沙爱好者一齐从山顶顺坡滑下,整个山体发出雷鸣般的轰鸣声,五公里外的城内都能清晰的听到这一声音,那种感觉真的是能够让你瞬时回到几百年前的战场上,声势浩大,气势轩昂。
滑沙场地一般有索道缆车让你可以不费力气直达沙坡顶。但接下来的就不仅要有勇气,还要掌握重心和基本的技巧了。它不是像滑草那样靠助滑竿一点,就冲出去了。滑沙是坐在滑沙板上,两腿呈弯曲的姿势,顺着陡立坡势飞速向下。这时,黄沙漫天飞舞,轻轻拍打身躯,沙坡下还会发出万鼓齐鸣的隆隆声,像是强烈地震时天空中轰鸣的响雷,令人胆战心惊之外颇感刺激,无论是眼睛、耳朵、还是肢体和脑子皆在这一瞬间得到了极度的满足和欢愉。除了似雷声,还有人称滑沙中发出的声音为“金沙鸣钟”。
沙山的高度和坡度不同,滑沙的时速可达到20-40公里。不过由于沙漠的松散和柔软,反而更有一番乐趣。从沙山顶部滑下,速度会越来越快,冲到平地后由于惯性的作用,还会继续向前滑出几十米远。
天气晴朗时,人从沙坡向下滑,沙坡内便发出一种“嗡……嗡……”的轰鸣声,犹如金钟长鸣,因此被称做“沙坡鸣钟”。全国最好的响沙山有甘肃(微博)敦煌的鸣沙山、宁夏中卫的沙坡头和内蒙古鄂尔多斯的银肯响沙湾。
嘉峪关虽已不再是边塞重镇,但是曾经在丝路岁月里驰骋沙场的小人物们拼接的大历史永远鲜活。去敦煌,最堂而皇之的理由是怀古,最可能的结果是脱胎换骨。或许你会看到两只负重的骆驼。一只守望,一只飘泊。而丝绸之路依然苍凉,悠远。
5、去嘉峪关,那里有丝路岁月上的铁马金戈
对安史之乱后的唐朝,唯一印象就是宦权的强大。另外,对于回纥人在唐朝飞扬跋扈的描写,也隐约透出了一个强盛王朝开始衰老的虚软背影。
从西域到回纥,从回纥到长安,在长安的乱军之中历史生成一个大大的节点,让后世铭记。或许此后,在龟兹古城的酒馆中,红颜老去的女人寂寞地弹唱着曾经的天朝往事,而蜷缩在周围的听众们,不久还要冒着生命危险再次启程。
而大唐的征战,关键词中少不了嘉峪关。那个“大漠孤烟、长河落日”的边塞风光;那些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的残酷、悲怆和豪壮,这些都属于嘉峪关。
或许在启程之前你会觉得,那不过是几道黄土墙,一些旧城池的残留零星伫立在茫茫沙漠中的情景而已。既不袅娜也不够绚烂。给你一个非要去嘉峪关的理由,那就是当你真的到了这片城墙之下的时候,一个已经远去了千年的时代会在你的眼前重新鲜活起来。你把脸贴上旧城墙侧,抬头,白云苍狗,天地永恒。历史,历史,你的眼前都是历史的云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