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小长假其实可以不纠结
作者系社会学博士、 中国(攻略) 社科院旅游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资深旅游专家 刘思敏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2013年放假安排的例行通知年前甫一亮相,立刻引发舆论热议,其合理性受到公众的普遍质疑。
刚过去的元旦小长假就是其中最受诟病的纠结——先是休2012年12月29日、30日这两个公休日,然后上班一天,再休三天的元旦小长假,之后连续上八 天班。今年由于传统节日大多不靠近周末,调休而成的小长假显得非常纠结,为一个小长假不得不连上七八天班的情形在2013年将反复出现。而 海南(度假) 省政府因举 办欢乐节,全省在2012年12月31日统一放假,为海南人民拼接出一个6天长假,引起众多网友艳羡,充分说明人们对于长假日益增长的急迫需求。
黄金周未必是最理想的休假制度,但黄金周制度的确是迄今为止最契合现阶段中国国情、最能保障劳动者休息权益的假日方案。
小长假在一年中多次被迫打乱工作、生活的正常节奏,可谓得不偿失——愿意为一个小长假还是黄金周付出“连续上八天班”的代价?答案显而易见。目前公众对 于长假出行的需求已经形成了一个庞大的“堰塞湖”,长假短缺越来越严重。2008年以来特别是去年十一黄金周旅游人数激增,已经提示公共假日短缺与民众旅 游需求旺盛之间的错位日益突出。
面对名为放假、实是挪假的放假安排,为了能够“坏事变好事”,网友利用年假来“填空”,3天变6天、7天甚至10天的各式“完整版”假期休假方案缤纷呈现。
但一个常识就可以让这些美丽计划化为泡影——前提是领导或老板准假才行,网友通过最牛拼假方案“制造”出的多个“黄金周”,只能说,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大家对于长假的渴求。毕竟,如果都可以顺利请假,我们也许就已经不需要再为全面落实带薪休假而呐喊了。
在笔者看来,带薪休假的落实可以成为一个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与文明发展程度的标志,但如同恩格尔定律——食品消费占总消费的比重,可以表明一个家庭、地区 或国家的富裕程度,却不可能通过饥饿减少食品消费来致富——因此,带薪休假可以表明社会进步,却不可能通过“强制落实带薪休假”来与“社会进步”构成直接 因果关系。
面对带薪休假在中国暂时无法普遍落实的现实,现阶段的解决根本之道是,在进一步切实推进带薪休假制度的基础上,增加两个法定 假日到五一,恢复五一黄金周;或者增加3个法定假日,通过前挪后借公休日,增设一个黄金周(在中国旅游日前后放假3天增设春夏黄金周,或在8月上旬增设避 暑黄金周);或者增加5个法定假日,恢复五一黄金周的同时增设避暑黄金周;或者将春节黄金周延长到10至14天。
现有的清明、端午、中 秋三个小长假,不如采取新的放假办法,在节日当天放假一天,原则上不调休,若节日恰逢公休日,则固定在相连的周一或周五补假,形成固定、可预期的小连休 (或者不再另行补假),从而既可以享受到小长假的好处,又避免了因调休带来的混乱与无序,也彻底避免因小长假而连续工作8天的情形。
改革传统节日的放假办法与恢复五一黄金周双管齐下,才是现阶段的真正福音。
(责任编辑:张剑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