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地质公园 雄伟瑰丽的地球“历史书”
如果要为46亿岁的地球去写一本传记,除了查找各方资料,我们该怎样去寻访它的见证人呢?上世纪60年代开始,经过地质学家的不断努力,他们找到了散落于岁月长河中的一些历史证据。有了这些“当事人”,地质学家得以窥见地球青年时期的故事,可以说,是一段沧海桑田的传奇。
地质公园的建立,为人们解读“地球天书”提供了一个个精彩的平台。与一般公园不同,地质公园是以具有地质科学意义,稀有的自然属性,较高的美学观赏价值,有一定规模和分布范围的地质遗迹景观为主体,并融合其他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而构成的一种独特的自然区域。它是地质遗迹景观和生态环境的重点保护区,地质科学研究与普及的基地,同时,为人们提供具有较高科学品位的观光旅游、度假休闲、保健疗养、文化娱乐的场所。
游览地质公园能收获什么
游览地质公园,是观赏自然形式美和自然科学美的一种最佳方式。
如果说地质遗迹景观是一部“地球天书”,那么地质公园的建立,为人们解读“地球天书”提供一个个精彩的平台。地质公园为科学研究和科学知识普及提供了重要场所。通过地质公园,让地质科学从地球科学家的世袭领域中走出来,让人们了解地质科学的本质是地质科学服务于社会的最佳途径。对整个社会来说,地质公园是科学家成长的摇篮和进行科学探索的基地,是人们普及地球科学知识的大课堂。
在世界地质公园中,自然景观被充分地解说和展示,并且设置了游人互动平台,不仅仅成年人能看得到、感受得到这里的自然风光,中小学生甚至幼儿园的小朋友也能收获许多科学知识。公园内往往都会有一个主碑,同时配有宣传栏,如果是多个园区,每个园区还要有副碑和相应的解说,户外有科学解说牌。每个独立的园区至少有80个解说牌,介绍景物的来龙去脉,地质特色等等。条件好的世界地质公园都会有一个地质博物馆,这个博物馆的主要工作就是做好科普宣传。一般来说,每座博物馆中都会有一个科普电影馆,对于地质公园里的地质遗迹类型,是怎样形成的等情况作出详细的介绍。
地质遗迹是怎样保护下来的
地球在漫长的地质历史演变过程中,由于内外力的地质作用,形成了千姿百态的地貌景观、地层剖面、地质构造、古人类遗址、古生物化石、矿物、岩石、水体和地质灾害遗迹等,其中具有独特性和典型价值的,便成为人类所关注的地质遗迹。它不仅是自然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珍贵的、不可再生的地质自然遗产。
从地质遗迹的保护到地质公园的建立,世界地学工作者们历经了长时间的努力和奋斗:
1972年联合国在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召开了“人类环境会议”,会后发布了“人类环境宣言”,由此拉开了世界环境保护的序幕。同年在巴黎召开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17届大会,通过了“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保护公约”。旨在各成员国将本领域内具有世界保护意义的地点纳入“世界遗产名录”,通过国际合作,对其进行保护,并成立了“世界遗产委员会”。共有177个国家成为签约国,列入名录的遗产地788个,其中文化遗产地611个。自然遗产地154个,混合型23个。其中有20处遗产是地质遗迹为核心保护内容而列入的,在自然文化遗产中的近百处都分布有重要地质遗迹。
世界自然遗产的定义是:从美学和科学角度看,具有突出,普遍价值的地质和生物结构或这类结构群组成的自然面貌;从科学或保护的角度看,具有突出或普遍价值的地质或自然地理结构以及明确划定濒危动植物种群生态区;从科学、保护或美学角度看,具有突出普遍价值的天然名胜或明确划定的自然地带。
上述定义中,地学意义的位置十分突出。同时又进一步明确了4条辩识标准:一是构成代表地球演化史中重要阶段的突出例证,二是构成代表进行中的重要地质过程、生物演化过程以及人类与自然环境相互关系的突出例证,三是独特稀有或奇妙的自然现象、地貌或具有罕见自然美的景观地带,四是尚存的珍稀或濒危动植物种群的栖息地。这4条辩识标准更明确了世界自然遗产中地学遗迹的重要性。
但是,在世界遗产名录中文化遗产占了77%。自然遗产仅占19%,这对于广泛分布的、大量的、急需保护的地质遗迹实在是挂一漏万。为了弥补这一不足,“全球地质及古生物遗址名录”计划中把选择适当的地质遗址作为纳入世界遗产的候选名录。后改名为“地质景点计划”。
1997年联合国大会通过了教科文组织提出的“促使各地具有特殊地质现象的景点形成全球性网络”计划,即从各国(地区)推荐的地质遗产地中遴选出具有代表性、特殊性的地区纳入地质公园,其目的是使这些地区的社会、经济得到永续发展。1999年4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156次常务委员会议中提出了建立地质公园计划,目标是在全球建立500个世界地质公园,其中每年拟建20个;并确定中国为建立世界地质公园计划试点国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