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泊尔巴德岗:震撼的中世纪王城(组图)
在24根用于支撑庙塔的石柱下端,分别刻着一幅“鱼水之欢”的彩绘性爱浮雕,极其夸张的姿势变换、逼真的造型绝对“儿童不宜”。因为极致的慢生活,这座城市拥有了一种独有的专注与淡定。而那千年的制陶手艺,以及世界木雕的顶级之作“孔雀窗”,才最终得以在这座城市流传。
巴德岗 “就算整个尼泊尔都不在了,只要巴德岗还在,就值得你飞越半个地球来看它。”这句极致的赞誉,出自英国著名旅行家鲍威尔之口。
巴德岗(又译巴克塔普尔),尼泊尔语中意为“稻米之城”或“虔诚者之城”。这座位于加德满都谷地内的尼泊尔第三大城市,是“尼泊尔的文化之都”,也是“中世纪尼泊尔城镇生活的橱窗”。在这里,除了能体验到尼泊尔的古老文化,还能感受到一种极度宁致的生活氛围。
许多年前,尼泊尔人从西藏收购羊毛、药材、盐巴,或者从中东和欧洲收购最好的手工制品,都会在巴德岗作一段时间的停留和休整。正是那时候商旅们带来的巨大财富,最终造就了尼泊尔王朝的黄金时代,也构筑了人们今天所能看到的华美绝伦的巴德岗建筑群。
马拉王朝的中心
巴德岗是一座有着浓郁中世纪氛围的古城。从14世纪到16世纪,巴德岗都是当时马拉王朝的首都和政治文化中心,也是中世纪尼泊尔艺术和建筑的发祥地。在全盛时期,巴德岗有规模庞大的王宫,以及庞大的神庙建筑群——172座神庙,172座朝圣者的休息所。
巴德岗见证了500多年来马拉王朝的兴衰和荣辱。马拉王朝建立于公元13世纪初,“马拉”在尼泊尔语中是“摔跤手”的意思。有一种说法是,当时的尼泊尔国王喜欢摔跤,一天,他在玩摔跤时得到了儿子出生的消息,于是就在儿子的名字后面加上了“马拉”一词。此后的国王们,也都在名字后面加上了这两个字——这就是马拉王朝名字的来历。
杜巴广场 作为曾经的国都,巴德岗有着相当规模的古建筑群,主要集中在古城中心的三大广场:杜巴广场、陶玛迪广场和塔丘帕广场。
杜巴广场是巴德岗的第一大广场,广场上最主要的建筑是有着99个庭院的老王宫——这是尼泊尔人永远的骄傲。老王宫的正门叫做“黄金门”,建于1754年,是巴德岗最后一位国王拉纳吉特·马拉的作品。黄金门的门框、门头和顶部的装饰,全都雕刻精美,用铜质镀金,是尼泊尔铜雕艺术的代表作。距离黄金门前四、五米的地方,矗立着一根高高的石柱,顶端上的人像合十盘坐,面向黄金门,那就是马拉王朝时期布帕亭德拉国王的铜像。1979年,这尊国王像被列入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名录》。
与白色老王宫相连的,是拥有众多浪漫爱情故事的国王后宫:55窗宫。55窗宫建于公元1700年,墙壁以红砖砌成,上面饰以优美的背景和雕刻图案,还有55个用檀香木雕刻的“窗户的阳台”。之所以叫这个名字,是因为曾经有位王妃,因为身困宫门不能自由外出而郁闷不乐。国王为了讨美人一笑,下令将皇宫的一面墙拆掉,全都换成窗子,一共55扇,这样,王妃身不出屋也能看到外面的世界了。
现在,这两座宫殿已经成为了尼泊尔国家美术馆的一部分,里面陈列着尼泊尔最优秀的古代雕刻和绘画作品。岁月的磨砺,让整座建筑有了一种繁华落尽的沧桑感……那些游走在宫殿附近的本地居民,尽情享受着平民的快乐,他们不被滋扰的市井生活,与昔日留下来的贵族气息形成了强烈的对比。一位艺术家见到此情此景,不由感叹地说:“当人们热衷于现代化的高楼大厦时,巴德岗还能保留着这两座完整的古代宫殿,还与平民相处融洽,这本身就是一个奇迹……”
每年3、4月都是信徒们的狂欢节 神比人多的净地
信徒之城,是巴德岗当之无愧的称号,有人说,这是一块“神”比人多的土地。鹅卵石铺就的街道将众多的神庙、庭院和纪念广场连接起来,成为心怀信仰的朝圣者的天堂。
在巴德岗这块圣地上,最不能错过的神庙是尼泊尔最古老的印度教寺庙:昌古·纳拉扬神庙。它位于巴德岗城北4公里的一座小山上,始建于李查维王朝时期的公元323年,至今已有 1600多年历史,庙内主要供奉调和之神——毗湿奴神及其十种化身,世间罕见。目前它已经被收进联合国《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巴德岗神庙中最为著名的,是陶马迪广场上的尼亚塔波拉庙。这座神庙又名五层塔,建于17世纪,是尼泊尔最高的一座印神庙。当年建这座塔的目的,是为了让面目恐怖的拜拉布神变得温和安详——拜拉布神是印度教和佛教共同崇拜的神,负责处理人世间的各种纠纷。神庙的五层顶檐由108根大柱支撑,柱上刻有印度教神吉祥天女的108个不同形象的彩色木雕,每根木雕都讲述了一段传奇故事。在五层台座上,还分别有五对神和兽的巨大石雕,站在台座上举目,远处的喜马拉雅山脉赫然入目。
风格各异的寺庙 整座城市信徒最集中的地方,是位于陶马迪广场东侧的巴伊拉布神庙。这座寺庙向着广场开了一个小洞,每天,信徒们会从这个小洞中把祭品送入寺中。寺庙的北墙上,放着被拆解的木质战车的巨大车轮,每到尼泊尔的新年(每年3、4月),人们会把战车组装起来,载着巴伊拉布的神像全城巡游……
巴德岗最有特色而且最引人注目的寺庙,当属杜巴广场东南角的亚克舍希渥庙。从大致外形上看,这座庙与其他寺庙并无显著的不同,但仔细一看,就会发现让人脸红心跳的非凡之处:在24根用于支撑庙塔的石柱下端,分别刻着一幅“鱼水之欢”的彩绘性爱浮雕,极其夸张的姿势变换、逼真的造型绝对“儿童不宜”。
值得一提的是,在巴德岗的很多神庙前,都摆着一个像石磨的东西。据说,这是神仙湿婆的标志。湿婆也称毁灭之神,是印度教三大神之一,相传其前身是印度河文明时代的生殖之神“兽主”和风暴之神“鲁陀罗”,由于兼具生殖与毁灭、创造与破坏双重性格,所以,湿婆会以各种奇特怪诞的不同相貌出现在人们眼前——尼泊尔人称这种石头为“林伽”,在传说中它是湿婆的万千化身之一,被印度教的人称为“生命之源”,也由此可见印度教对生殖的崇尚和性文化之张扬。
这里的寺庙被称为艺术精品 千年陶器与“孔雀窗”
停下来感知巴德岗的极致慢生活是一件浪漫的事情。
街边,几个五官轮廓分明、笑容纯净的尼泊尔青年坐在地上发呆,脚边的流浪狗满足地酣睡;理发店里传来欢快的民族音乐,理发师哼着小曲仔细地修理着客人的鬓角,客人在简陋舒适的座椅上腆着肚子、打着盹儿;店铺里,大胡子在专心致志地绘制唐卡,着色考究、目光炯炯,四周的一切似乎都与他无关……在这座城里,游人的脚步也在无意间变得慢下来。
传统的制陶技术 或许,正是因为这样极致的“慢”,才让这座城市拥有了一种独有的专注与淡定。而那千年的制陶手艺,以及世界木雕的顶级之作“孔雀窗”,才最终得以在这座城市流传。
陶器之都,是巴德岗拥有的另一个称号。城中大多数人都会这门手艺,男女老幼将制陶的工艺传承了上千年。在巴德岗南端的陶器广场上,以传统制陶技术为生的传统家族,大约1300年前就在这个广场上出现了。现在,那些色彩形状各异的陶器一路铺开,琳琅满目又极其壮观。迎着阳光,年迈的工匠静坐在屋檐下用手转出陶器的胚子,或者为半成品的陶碗抹上各式各样的花纹,围观的游人驻足良久,也丝毫影响不了他的专注。
作为艺术品的孔雀窗,被誉为“加德满都山谷最漂亮的窗户”。它的诞生史可追溯到15世纪,今天人们依旧可以在许多印度教祭祀者的住所看到它的身影。其中最著名的孔雀窗,是在塔丘帕广场旁边印度教祭祀者的住所上,这栋建筑最初由15世纪初的亚克西亚·马拉国王修建,而今虽历经数百年风雨,那窗上的孔雀依然栩栩如生,成为现今尼泊尔无数明信片和照片的主角……
文:kaynala 图:Ann 王斌
相关阅读:
沉醉喜马拉雅南麓 神秘尼泊尔一杯高山烈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