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铁惊魂 探秘纽约地铁灵异死亡档案
由于高发的犯罪率,纽约地铁一度被视为“世界上最危险的地方”。
在拥挤的地铁内死亡,无论是突发疾病,还是遭人暗害,几乎没人会注意。
据统计,纽约地铁自杀事件的发生频率仅次于旧金山的金门大桥。仅1990-2003年间,有记载的自杀人数就达343人,占美国同期自杀总人数的4.6%。
女乘客凶杀案漫画 作为当代最大、最繁忙的城市地下运输系统,拥有百年历史的纽约地铁如蜘蛛网密集盘绕,延伸向城市的各个角落。每天,有450万人搭乘地铁,穿梭于城市五大区。对于纽约这个移民城市来说,熙来攘往的地铁站就像一锅乱炖的汤,来自世界各地的人在这里匆匆而过,陌生的面孔带来紧张、焦虑、不安等各种情绪。在杂乱与拥挤中,袭击、抢劫、自杀等事件的频频发生,也让纽约地铁成为“都市传说”中一个喋喋不休的话题。
纽约地铁通道内的涂鸦 女乘客遭遇凶杀案
鬼故事流行的真实版本
无论是白天还是夜晚,纽约的24小时几乎不曾安静,它活力四射,似乎不需要休息。只有在深夜的地铁里,看到那些匆忙而疲惫的乘客,才会感觉到这座城市流光溢彩背后的倦意。
一个夏日的普通夜晚,一个名叫苏珊的女孩走进地铁车厢,她发现大多数座位都空着,只有最后一排坐着3个人。那3人让苏珊产生了一种奇怪的感觉:有什么不对劲儿?但又说不出是什么……带着满腹狐疑,她谨慎地坐在了他们的斜对面。
途中,她偷偷打量,发现坐在中间的是名女士,突然,苏珊知道哪里不对劲儿了,自上车起,那名女士就一直鬼使神差般地盯着她。
苏珊有些不安,她翻出一本书,试图躲开那女人的目光。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苏珊的注意力却怎么也无法集中到书上,她暗中瞥了一眼,发现那女人还是死死地盯着她,让她心里发毛。
不一会儿,地铁进站,上来一名男子。他环视车厢后,意味深长地看了一眼苏珊,坐在了她旁边。在车辆减速抵达下一站前,那名男子突然贴着苏珊的耳朵说,“你不妨和我一起下车。”苏珊很害怕,尽管她不知道这名男子是什么动机,但是,车上的气氛让她觉得下车是更好的选择。于是,车一停,她便紧跟那名男子下了车。
纽约地铁站内的艺人 目送地铁轰隆隆远去,男子大大地松了一口气:“我是医生,我发现坐在对面的那位女士已经死去多时了,是左右两个男人支撑着她才没有倒下去。”他们立即拨打了报警电话。地铁随即停下,死者被抬走,架着她的两名可疑男子被警察带走。
这个真实的故事被添油加醋传播开来,变异出多个版本,故事发生的场所也从地铁转移到各色交通工具,甚至加上灵异的元素,成为一个全球流行的鬼故事。
丰富多彩的艺术表演成为纽约地铁的一大特色 滋生犯罪的温床
世界上最危险的地方
纽约地铁每天客流如潮,浩浩荡荡,各种肤色、各种职业的人步履匆匆,熙攘和混乱为罪恶提供了掩护,成为犯罪的天堂,各种案件层出不穷,吸毒、抢劫、强奸甚至谋杀。由于高发的犯罪率,纽约地铁曾一度被视为“世界上最危险的地方”。
然而,有些时候,危险并不来自有预谋的犯罪。
2009年11月24日,一名乘客被另一名乘客在地铁车厢内活活刺死。死者是一个30多岁的男性,因为争抢座位与人发生争吵,结果却送了命。他的颈部和脸部被猛刺数刀,当列车在周围乘客的尖叫声中停下来时,他已经失血死亡。凶手没能逃走,车门打开时,他正站在染满鲜血的座位前。对其所作所为,他非常懊悔。工作带来的压力无处宣泄,吵架犹如一个导火索,将愤怒点燃。后来他被指控二级谋杀。
在纽约这样一个国际大都市,快节奏的生活和工作压力让人很容易变成盛满情绪的火药桶,地铁内狭窄的空间,你推我搡,冲动之下很容易酿出悲剧。
站台候车的乘客 就在“争吵事件”一个月后,纽约地铁内又出现血腥一幕。一个名叫托马斯·温斯顿的男子被人从胸口捅入数刀死亡。据目击者称,行凶者是一个年轻的女子。警方立即开展大搜捕,几天以后,16岁嫌疑犯塞恩·布朗被抓获。她向警方供认:圣诞夜那天她走进地铁时,一群男子围上来,口说脏话并动手动脚。情急之下,她才拿出一把尖刀向其中一人连刺数刀。她声称自己的行为属正当防卫,但警方认为,她持刀杀人前,男子并没有触犯她。
陌生面孔带来的紧张会让人想当然作出判断,而每天就有400多万陌生人在纽约地铁站里彼此有一面之缘。他们中的大多数都步履匆匆,怀揣着各自的心事,朝各自的方向进发,无心顾及周遭的风景。曾有一家媒体批判城市的冷漠,矛头直指纽约地铁:在拥挤的地铁内死亡,无论是突发疾病,还是遭人暗害,几乎没人会注意。
地铁出站口 这个批评并非空穴来风。1999年的一天早上,一名37岁的男子在乘坐地铁时心脏停止了跳动,他坐在座位上,头向一侧倾斜着,眼睛闭着,仿佛在熟睡,直到晚上,才有人发觉他已死亡。2000年,61岁的亚历山大·戴维多维奇在地铁里也因心脏病离开人世,直到地铁司机例行核查时才被发现。
放弃者与拯救者
无法制成的死亡档案
地铁站本是前往不同方向的旅程的中转站,然而,却偏偏有人把它视为终点站。
据统计,纽约地铁自杀事件的发生频率仅次于旧金山的金门大桥。仅1990-2003年间,有记载的自杀人数就达343人,占美国同期自杀总人数的4.6%。尽管在过去的13年里,全美自杀人数有所减少,但纽约地铁里的自杀案件却增加了30%。其中大部分选择的方式是卧轨,它被自杀者认为是结束生命最没有痛苦、最迅速的方法,但事实上,这样死亡的惨烈程度难以言状。
1993年3月21日,正当列车进站时,一名男子突然跳下站台,站在双轨之间。候车的人们都吓了一跳,纷纷疾呼他赶快上来,但他却充耳不闻,注视着迎面飞驰而来的列车……当司机发现前方有人时,一切都太晚了。由于来不及刹车,列车呼啸而过,这名男子立即消失得无踪无影。警察找不到他的身躯,甚至无法查明他的身份。这次自杀事件导致纽约地铁全线大瘫痪,数千人滞留。
对于生命,有人轻易放弃,有人竭力保护。
2010年新年伊始,纽约地铁内发生卧轨事件。在纽约地铁线上工作多年的老工人韦斯利·奥特里正在站台上等待接两个女儿回家。就在列车即将进站时,一个20来岁的年轻人突然跳了下去。奥特里和另外两名妇女赶忙冲过去,拉他上来。可是,那年轻人已经摔伤,而且站台太高,他刚刚抓住站台边缘却又因体力不支重重摔在铁轨上。此时,列车射出的灯光越来越大。列车正在逼近。
地铁出站口 奥特里当机立断,跳了下去。司机发现了轨道上的两个人,列车尖叫着急刹车,但还是冲了过来。生死关头,奥特里死死地按住年轻人的头部,自己也紧贴地面。直到五节车厢过去,列车才完全停下来。他们的头部距离上方的车架仅几英寸。这时,他听见站台上人们在尖叫。他大声喊道,“我们没事儿!”尖叫声停止了,继而传来兴奋的掌声。老工人救卧轨自杀者,奇迹生还,一时成为纽约佳话。
在纽约地铁数不胜数的自杀报告中,像奥特里这样的救人英雄还有很多。
可是,并非人人都能遇见英雄,斯坦·佩尔斯就没这么幸运。人们发现他时,他已被列车拦腰切断。他究竟是刻意自杀还是无意中掉下去的,已成为无法解开的谜而列入纽约地铁死亡档案。
地铁站内的行为艺术 在地铁警察局内,这样的死亡档案堆积如山。很多死者至今没有查明身份。纽约地铁中究竟发生了多少起死亡悲剧,谁也不知道。1933年,纽约一家报纸刊登了一条名为《曼哈顿民间故事》的消息,讲一个男子聘用一名女孩搜集纽约地铁死亡档案,统计确切的死亡人数,从地铁修建之日开始算起。然而,这一想法却很难付诸实践,因为刚刚写完一段,新的惨剧又发生了,数字又要更新。
具有讽刺意味的是,纽约地铁当局竟然也洋洋自得地让媒体大肆报道这些悲剧事件,并将死亡档案的版权加以出售,并以此作为提高地铁声誉的砝码。这个做法让人不齿,拿不幸来炒作,拿逝者的生命做卖点,无论如何都不是社会的道德良知所能接受的。
文/魏道培 图/Wally Gobetz
相关阅读:
时代广场:一探“纸醉金迷”的纽约
纽约购物观光之旅 曼哈顿扑捉最时尚脉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