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口人民公园历史变迁
海口人民公园位于海口市中心新华南路南端大英山。公园坐西朝东,花木盘山,古树盖顶,从空中俯望海口,犹如楼海中浮起的翠绿蓬莱。在
海口人民公园历史变迁的浪潮中,这个方圆四百余亩、海拔不足30米的小山包,与无数英雄产生了命运的关联。
公园概述
海口人民公园占地440多亩,公园正门前有东、西二湖,湖畔椰林环绕,榕柳翠绿欲滴,绿荫蔽日。东湖呈椭圆形,湖中有个湖心岛,面积约40亩,岛上楼阁金碧辉煌,由九曲桥连通园门大道;西湖呈短脖葫芦状,水面宽阔。每当皓月当空,椰风流韵,东、西湖面银鳞熠熠,与大英山东省的耸翠相映成趣,湖光山色,椰影婆娑,泛舟点桨,令人心旷神怡。
海口人民公园是海口城市龙脉的龙首,东湖西湖两泓湖水,则仿佛龙眼双眸。公园文化内涵丰富,曾今是海上丝绸之路的驿站,而如今也是海口历史文化的窗口。
历史变迁
海口人民公园古称“大英山”,其自古以来就与英雄息息相关。
隋唐前,大英山北面临海,今东西湖传说是五龙“腾云升天”、“掀浪入海”之深潭。既为“龙潭”,附近处所也就不凡:山北为“龙舌”,“舌”前一坡曰“龙舌坡”;山上三个村庄,分别名为波涛、波汶、波潮,自隋唐至明清乃至民国初年,一直就这么响当当地叫着。到了清代,守土军士将此处辟为演武场,山顶建有演武堂,为官兵习武培训之地。
大英山真正开始成为现代意义的“公园”,则自上个世纪30年代始。1935年10月,时任琼崖绥靖公署专员的黄强将此处辟为“海口中山公园”,并在西北麓仿西欧式风格建起琼崖物产陈列馆,展示琼崖土特产与矿产标本。上个世纪四十年代,大英山为日寇侵占,作为日军高射炮基地。抗战胜利后,这里又成为国民党四十六军的炮兵要塞。
1950年5月,海南解放后,大英山回到人民怀抱。
1952年,经海口市人大代表提议,大英山东北部复建“海口公园”。
1954年4月,海口市人民政府在此建“海南革命烈士纪念碑”,以纪念“长期坚持琼岛革命斗争和英勇渡海作战而牺牲”的革命烈士。
1957年,时任广东省委书记的陶铸莅琼,决定征用大英山东北麓75亩农田开挖东西湖,“海口公园”扩建成“海口人民公园”。
1962年初,海口人民公园开园迎客。
1963年,朱德委员长视察海南时,提议在公园内增设兰花圃,公园的市民休闲娱乐功能遂逐步完善。
1971年,大英山东南隅建起公园露天剧场,有2600多个座位。
1981年,建东湖九曲桥,与湖心岛相连,成为公园新景点。
1985年,大英山北大门左右两侧,建起二行黄色琉璃瓦廊亭。
1996年,海口市委、市政府全面整治大英山,实行开放式管理,大英山的面貌有了新的变化。
2006年5月21日,“一园两湖”环境综合整治项目奠基并动工。
经过几十年的改造、建设,以“一园两湖”新面貌面世的海口人民公园,已成为风景优美、环境整洁和自然景观一流的都会城市中心公园,不仅会成为外来游客了解海口自然景观和历史文化的一个重要窗口,成为海口的“绿色心肺”和“文化空间”,也将成为海口市民最喜爱、最有代表性的公共休闲娱乐场所。
如果您想了解更多海口景点相关历史文化,那就快来我们的海南旅游看看吧!我社推荐了众多精品海南三亚旅游线路及相关信息。详情请咨询我们的24小时免费客服热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