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区门票“三年必涨”何时休
“五一”小长假近在眼前,出行旅游高峰即将到来。然而,如果是选择国内某些景区作为目的地,旅游开支不可避免要增加。因为,那里的门票价格又涨了。
2007年,国家发改委规定,旅游景区门票价格的调整频次不得低于三年。今年恰逢第二个“解禁年”。一到三年时限,不少景区门票仿佛听到发令枪响一般在涨价的跑道上急速飞奔,唯恐落下。 “三年不涨”已成“三年必涨”。
江西婺源景区通票价格由180元上调到210元;四川峨眉山旺季门票从150元升为185元;湖南张家界黄龙洞和宝峰湖景区门票价格都上调20元;扬州瘦西湖“执行旺季票价”,从120元升至150元……
风景名胜、人文古迹,是老天爷、老祖宗留下的宝贵遗产,属于公共资源,开发利用应以保护、共享为前提,而不是把它们看做摇钱树,不断榨取经济利益。如今,一些地方政府不是把风景名胜、人文古迹当做要保护的对象,也没有共享自然遗产、人文遗产的意识,只是当做创造经济收入的来源,因此,收费、涨价的冲动就很难抑制。所谓涨价前的听证,只是走过场;门票收入流向何方,也大多成谜。
说到景区门票价格上涨的原因,成本上升、限制客流,都不过是借口,实质是凭借资源垄断牟利。价格上去了,游客却没有体验到景区质量有提升,公共设施不足、陈旧,公共服务敷衍、混乱。至于限制客流,更是笑谈。在国内优质旅游资源稀缺的情况下,即使部分游客选择“用脚投票”,还是会有大量人流涌向景区,去年“十一”,华山甚至发生游客滞留山上的事件。这也足以证明,大部分景区并无心限制客流,不然,完全可以采取更有效的管理措施,比如参观布达拉宫需要提前一天预约,且每日限制人数。
今年1月,张家界等地收到来自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警告,要求他们在向公众科普地球科学知识等方面做出整改。在发展和保护上如此吝啬,在创收上却是不遗余力,这样的畸形生态难道无法改变吗?对于风景名胜、人文古迹等公益性景区,理应限制票价,并将景区成本收入公之于众,由全社会监督。 ·纪玉·(据《新民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