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手能捡到铜钱 厚重风土中的运河时光
2013-05-07 09:00:43
运河流经这里的时候,曲折蜿蜒,两岸的小码头特别多。“故城”,这个名字总让人想起那句歌词——“雨纷纷,旧故里草木深,我听闻你仍守着孤城。”但从实际情况说,故城并不是一个古老的地名,它只是这条伟大运河上的一个小小渡口。
故城县,地处河北省东南部,隶属于衡水市,隔着 京杭大运河(攻略) 与山东 德州(酒店) 相连,这条历史长河也成为两地之间的界河,所以这一带的浮桥颇多。从陆路交通上讲,故城距离德州武城县只有半小时车程。运河两边的渡口很多,故城县的两个重要据点分别是故城镇、郑口镇。1945年,故城县政府驻地搬到了郑口镇,在大运河西侧。和很多运河码头流传的对繁华的比拟一样,在农业时代,郑口镇因为商业发达经济繁荣,有“小 天津(机票) 卫”之称。现在看起来,它和北方所有的小县城没有什么区别,尘土飞扬,风土厚重,但它和京杭大运河之间又有割不断的联系。
郑口镇的天际线还没有长高
故城流传着一句民谣:“故城城不古,郑口口不正,丁字头,弯弯道,东头大,西头小……”说的是运河流经这里的时候,曲折蜿蜒,并不是一条规矩周正的大河。一水隔两省,河西是河北,河东是山东,两岸的小码头特别多。“故城”,这个名字总让人想起那句歌词——“雨纷纷,旧故里草木深,我听闻你仍守着孤城。”但从实际情况说,故城并不是一个古老的地名,它只是这条伟大运河上的一个小小渡口。
每逢集市,郑口镇依旧热闹繁华
故城县的两个重要据点故城镇和郑口镇都是渡口。古时候运河上没有桥,两省百姓往来都借助舟楫之便,于是沿河一些主要村庄便有人做起了摆渡生意。关于郑口镇的传说是,其中一郑姓人的渡船最大,不仅能渡人,而且能渡车马,因而名声也最大;又因渡口往来人多逐渐形成大集市,附近人们来此赶集贸易,习惯称之为“郑家渡口”。再后来,人们嫌拗口,将“渡”字删掉,就叫成了郑家口。近年,又将郑家口进一步删繁就简,干脆直呼“郑口”了。郑口这个称谓也逐渐成为一个地域的泛指,也就是现在的故城县政府驻地。
这是一个体量很小的北方县城。公共汽车是绕城的小面,随叫随停。沿街有各种山寨的店铺招牌,一双美腿打扮入时的姑娘走在街上,特别惹眼。
运河大堤上骑车人。远处的仿古建筑是废弃的东阳市场
这个小城也有浩荡的历史背景,京杭大街是县城的南北主干道,仿佛能够延伸到遥远的地方,让人展开一段辽阔的想象。越往运河方向走,就能感受到它昔日繁华的痕迹,从轴承到丝网,从五金配件到拉货装载……沿着运河从南到北,经常能够看到旧时码头时光留下的类似业态,还有一种类似的氛围:油腻、黯淡、尘土飞扬。
郑口镇的天际线还没有长高,运河沿岸能够看到几个特别惹眼的仿古尖顶,这曾经是郑口镇的地标建筑——运河路东阳市场,马赛克的墙体,又在上面安放上一个中式的宝盖楼,中式挑檐。这并不是一个敞开的市场,更像是一栋办公大楼,当地人流传说,上世纪90年代县政府经常在楼上召开重要会议。
现在,东阳市场的马赛克已经脱落,中式挑檐的油漆也已褪色,大门封死,人们围绕在它的四周摆摊做生意。原来这里每逢农历四、八是大集,二、六是小集,十是中集。现在人们对于集市的观念没有以前那么强,每天都是流动的摊位,但因为处于两省交界处,农历四和八的日子,还是显得更加热闹。
运河边的童年欢乐与离奇想象
一座运河桥连接郑口镇和对面的山东,不长也不宽,限高,不能走货车,看起来更像是两岸生活来往的通道。桥上的叫卖者,混杂着冀鲁两地的口音,走近一看,居然卖的是椰子。椰子的外壳不再青绿,已经和这一带的风土融合在一起,呈现一种土黄的干裂状,就像运河岸边土地的样貌。遇上大风,呼啦啦黄沙弥漫,吹得河里不多的水,快速翻滚流动起来。
对小男孩来说,运河边是傍晚放学回家路上游戏的乐园,挥着根小木棍沿着河堤捣鼓扒拉一下,会收获一些小鱼小虾。河堤上的杨柳树已经抽出新芽,小男孩爬上树把枝条往下撅——河堤形成的斜坡,刚好是抓着枝条荡秋千最好的场所。运河边长大的孩子,靠着运河创造着童年的欢乐。
在运河边长大的人,脑子里还保留着对运河离奇的想象。40岁的田福林现在镇上做买卖,他说:“运河里有宝贝,都是以前走船进贡朝廷,遗落在河里的……”不光是田福林,运河边长大40岁往上的人对运河都有这样的印象。“我小时候,冬天水干的时候,在运河边上随便就能捡到铜钱,还有一些瓷片什么的,当时觉得铜钱值钱,其实那些铜钱都被洗刷得很薄了,现在才知道瓷片值钱哈,早知道就……”
故城县故城镇运河边的钓鱼人
傍晚时分,一条破败不堪的铁皮船,正试图从运河里打捞点什么。两个人站在船上,捕鱼的鱼竿插进水里,铁皮船借力缓缓移动,一个人奋力把网抛撒进河里,一会儿两人用力把网拉上来,往往只有微薄的收获,一网下去,能够有三两重的鲫鱼就算不错了。大多数时候鱼太小,男人的大手都没法把它扒拉出网。河堤上有个少年,也举着一根鱼竿跟着铁皮船来回移动,如同举着一杆旗帜。
运河上的浮桥生意
把铁船焊接在一起就成了运河上的浮桥
故城一带运河蜿蜒曲折。从山东到河北,如果从陆地穿越,往往要绕行很长一段路,费时费力。如果直接从运河上通过要经济很多,于是就有了浮桥的生意。运河边上西南镇的潘长江就看好这个生意。前些年他家在村口架了一座浮桥,生意不是很好,五年前又投了几十万买了一座二手浮桥,架在隔壁村的河面上,河对面是山东德州市武城县的东良庄。“算起来,这运河上的浮桥生意都有上百年了。”
运河浮桥上简陋的收费关卡
这是省界之间特别简陋的关卡,一间简易房,白天潘长江看着,晚上他父亲在这里过夜。冬天特别冷,但是冷不丁半夜也有过桥的车。门口一张桌子,抽屉兼具收钱功能,拴了一根绳子在路中间。平时绳子拉紧,交了钱后放行。周六这一天,生意还算不错,潘长江笑呵呵地说“哪里有多少钱”,然后抽开抽屉给我看。“周六的生意是好一些,河对岸山东那边好几个村子都做玻璃钢,拉货的车也多,而且很多家里都有小轿车,不像我们河北这边穷。他们到了周末就开着小车从故城去德州,比从河对岸绕行要省几十里路。”
浮桥看起来是以铁船焊接而出的通道连接两岸,有的地方已经铁锈斑斑。收费标准一般是小车一元,大车5-10元,酌情处理,遇到附近几个村庄的熟人一般都是免费,因为借用了村里的土地,也有人情的成分。但有时候也不行,“有的是拉货做生意赚钱的,熟人也不行,反正大家都是做生意嘛。”潘长江把所有要往返的车牌用粉笔记在桌面上,去的时候交过钱了,返回的时候就放行,然后擦去桌面上的记录。潘长江一般一天能有一二百元的收入,他估摸着再过几年才能把浮桥本钱收回来。故城一带沿河有八九座浮桥,潘长江觉得生意都一般,平常他还要在家里轧棉花,贴补一下家用。如果运河水干了怎么办?他笑着说:“那我也是为人民服务这么多年啊。”
跨越省界的岔花地
还有两省的农民来往于运河两岸,为的是去对面的土地上耕作。河北西南镇的土地在山东东良庄的地界上,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依然是因为运河曲折。几十年前划分田地是按照当时河流的走势一刀切,可是后来河道又不断发生位移,所以才有了岔花地,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为此,山东、河北两地的村子也有土地官司纠纷。
大多数时候,运河两岸、两个省的村落之间太平无事,交流也不算多,两岸通婚也少。潘长江开玩笑说:“我们河北这边穷啊,山东的姑娘不愿意嫁过来,我们村好多光棍呢。”印象比较深刻的交流,就是小的时候,河北这边村子的小孩比对河山东村子占优势,遇到冬天水枯的时候,滩涂显露出来结上了冰,河北这边的小孩挥舞木棍就冲到对岸去“厮杀”一番,直到他们再来挑衅。
(责任编辑:谢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