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陆人看台湾:台湾导游和解说不只是在耍嘴皮
2013-05-07 14:01:27
台湾《旺报》“大陆人看台湾”专栏今天(4日)刊发署名文章《导游和解说员不只耍嘴皮》。文章中描述的几位台湾导游,不仅仅在向大陆观光游客“耍嘴皮”介绍台湾,他们自身还作为一种信息的载体和现象。透过他们,大陆赴台观光客不仅仅可以了解到他们所言及的,或许更可细致领会今日台湾社会的一角。
文章摘编如下:
飞机降落桃园机场。接机的导游留着郭富城成名时的中分头,一身土黄色的西服让他看起来更像老实的公司职员,而非靠嘴皮吃饭的人。可是一上大巴,他就原形暴露了。天下所有的导游,果然都是近乎话唠式的滔滔不绝。
他的见面礼是一颗地道的台湾糖果。接过他的糖,我们一边嚼着一边跟着他的手指不停地看窗外。到达入住酒店不太长的一段路上,他已经给我们介绍了沿路铁皮工厂对台湾经济的重要贡献,以及台湾商界大佬在死后会有私生子出来争名分的几桩故事。
“大家厌烦了台湾政治戏码,反而不如看看八卦新闻”,他说。
他又说,“推荐你们晚上看电视新闻,看看你们台湾的同行都在干些什么”。
他用他的理解,谨慎判断来自大陆的这群人爱听什么。
到达一个新的地方,我总是对建筑更敏感。一边听导游吹牛,一边看窗外的房子。台湾的房子多是方方正正的,有些楼距非常窄。导游小简说这是因为台湾的地太少,方方正正的建筑更节省空间,也没办法楼距很宽。
一个个方方正正的房子,集合成了一座座街景条理分明的台湾城市。我总觉得,城市也是有性格的,方方正正的城市是怎样的性格呢?我固执地认为,城市的性格是住在城市里的人给予的,透过建筑,似乎能触摸到住在城市里的人的性格。
这次的台湾行,导游和解说员给我的印象太深刻了。最先惊讶的,还不是全程服务的小简导游,而是台北故宫里的一位解说大姐。真猜不出她的年龄,貌似四五十岁,她一身淡青纯色旗袍,微烫过的短发,相貌端庄静美。
她出现在我们面前时,我心想,嘿,我们难道是贵宾吗?接待我们的大姐看样子肯定是“份量级人物”。后来看到她的挂牌才知,她只是一名志愿者。
我们到达台北故宫的时候,正是游客较多的时段,大姐为了让我们在最少的时间里看到更多文物,便带着我们在楼里穿梭,还一路用台湾腔快速说着关于那些文物的故事,以及她对某件文物的喜爱。她左一转身挥手就是一段奇闻,右一转身挥手又是一段美谈,再一个回头就带着我们“穿越”到西夏。
在那短短的一个半小时里,我好像一个与世隔离的小人儿,在她的带领下掉进了历史的时空。在离开台北故宫之前,我在手机的备忘录里记下了她的名字。
再说说另一位导游伯伯。这位伯伯上衣扎在裤腰里,头发银白,笑脸可爱,腰间别着扩音器和一个小水壶。在我们前往一个景点的途中,他边解说边低头往窗外观察前面的路况。在一个转弯处,他居然说出了这个路段到达景点的具体里程数。天啊,这位伯伯对这些路有多熟悉!
导游伯伯以前是卖乐器的,后来不想干了就当志愿者。据他说,台湾的苗栗、桃园、宜兰等县都非常注重发展像他这样的志愿者。我问他做志愿者有没有领工资,他说如果是全民性的大活动,他们要免费服务,但如果是像特殊的导游服务,会拿到少量的生活补贴。
好吧,该说说为我们服务10天的小简导游了。
他是一个思想很中立的台湾青年,对于历史,对于台湾现状,对于政治与民生,都有自己的见解,独立思考能力很强。
他是一个上进的台湾青年,他对景点的解说,对历史人物故事的介绍,对台湾现实社会的讲解,语言表达的结构、逻辑、精彩程度相当有水平。
他是一个苦逼的台湾青年,几年前,他和朋友一起买了5台大巴准备在“大陆团”这块蛋糕上大干一番,结果时不多日,他们这些业者被“赶”出了这块市场。个中原因,他说不好细述,只能重操导游旧行。他已经还了几年债了,很烦的时候就会骑着他的机车到阳明山里跑一圈。
他其实也是个普通的台湾青年。在我的相机里,唯一拍到他的一张照片是他一脸苦闷站在几人之中,文化衫的前面写着“人不是我杀的”,后面的字是“我是冤枉的”,这是他在绿岛买的,这些东西是他的一个乐子。(何建峰)
责任编辑:吴丽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