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OP!不是“菲”去不可(六)[三]
2013-05-23 01:00:46
只想告诉你,我们的态度!没有哪些地方是非去不可,没有哪个国家可以伤害了我们的同胞却一笑而过。当初为香港同胞激愤,如今也为台湾渔民默哀。逝者的遗憾无法补偿,但至少我们可以用脚投票,对菲律宾喊一声:Stop!感受海岛国民俗文化,菲律宾文化村哪比的上斐济村落!
>>>菲律宾文化村?(价格参考马尼拉游:6000元左右)
——海岛国民俗文化不是菲律宾仅有的
菲律宾文化村,又名“千岛缩影”,位于马尼拉市东南角马尼拉国际机场附近,占地35公顷。菲律宾文化村是菲律宾各地名胜和著名建筑的缩影,各种建筑房屋极具特色,无论是古老的茅草房屋,还是现代化房屋,都形象深刻地反映了菲律宾各地独特的民俗文化,令你感受到菲律宾浓厚灿烂的历史文化。
然而缩影终归是缩影,菲律宾文化村多少夹杂了商业味与人为修饰;而且菲律宾的土著文化早已严重受到移民文化的冲击,变得非主流了。相比之下,目前斐济的86万多的总人口中斐济土著人占51%,斐济人完好地保留着本身的文化,以社区的形式取代了传统部落茅屋继续生活着。想看原生态的海岛民俗文化,去斐济是个很好的选择!
网友“涓涓流水Shine”参与中奢网 #不是菲去不可# 系列微博话题(详情请点击)时,也曾推荐大家去斐济。感谢这位网友热情的参与!小编此次选择了海岛国民俗文化作为对比项,大家一起来看看斐济到底有什么过“菲”之处吧!
>>>推荐:斐济
——回到原始的纯真 告别商业化虚假
在21世纪的今天,很难想象还有人愿意过着原始生活。但在斐济,许多部族仍保留着千百年来的传统生活方式。斐济人的服装也是原始的,大街上经常可以看到头上戴着鲜花的男人。据说,把花戴在左边是表示未婚,而把花戴在两边则表示已结婚。除了男人戴花外,这里更让人吃惊的是,男人居然也穿裙子。裙子在这里被称做“solo”,不仅男人平时会穿,甚至指挥交通的警察们也穿着“solo”,威猛而温和。
踏上这国际日期变更线划过的奇幻岛屿,清爽的海风时时刻刻包围着你,迎面而来的斐济人都会热情地送上一句“bula!”只要你踏上这片土地,这句话会一直回响在耳边,直到你也习惯对每个迎面而来的人用这个打招呼。当地人会露出两排白白的牙齿笑容可掬地看着每个人喊Bula,他们的笑容犹如岛国上的太阳,温暖得可以把人融化。
到达斐济一定要去他们的传统村落瞧瞧,在这里更能体会出斐济的风土民情。斐济人完好地保留着本身的文化,以社区的形式取代了传统部落茅屋继续生活着,每个小区拥有自己的首领,通常是最德高望重的酋长担任,小区中大小争执都可由公开的聚会来裁决。
进入部落餐馆,必须先在游客中选出一位领队,接受酋长的招待与举行卡瓦迎宾仪式(Kava Ceremony),亦即领队需代表饮用卡瓦水。能够参与著名的卡瓦仪式是非常幸运的,卡瓦仪式在斐济部落中相当重要且深具意义,勇士出征前、部落决定大事、欢迎远来贵宾、甚至族人欢庆节日时都少不了它,对外来的观光客而言更是融入当地部落的重要方式。饮用卡瓦水后,祭司会传达酋长的欢迎词与正式介绍游客给村人认识,经此仪式后才表示游客是村人的朋友,方可准许在村落内自由参观。
友好乐观的居民 无忧淡定的生活
一切都是那么安静,只看见当地人席地休息,并没有熙熙攘攘地人流和喧嚣的叫卖声。沿着这条小路便走进了村里,村里的房子以这种简易的居多,偶尔也能看见这种砖砌的房子,房间里面铺着地板革,一张三人布艺沙发应该是客厅家具的主角了。据说斐济人晾在户外的衣物即使在雨季下雨时也很少往回收的。
这应该就是传说中的面包树了。据说许多文艺青年获得的关于斐济的第一印象是来自张小娴的《面包树上的女人》。岛上没有淡水,有着600多人的村里家家户户都有许多大塑料桶用来接雨水。
教室外面这个很大的空地上有两根高高的白色杆子,橄榄球是斐济人最喜爱的体育运动了。离开学校门口时, 一声亲切的问候“Bula!”从这里传出,让人身上涌过一股暖流。继续往前走,路边这景象吸引了我的眼球,右边这位睡得多香呀,根本没有顾及在外国友人面前自己的形象如何,这才是真实的生活嘛。
虽然这里的生活依旧贫穷,但孩纸们纯真的笑容让人心灵上得到一丝的安慰。几乎每天都有人上岛参观,他们应该是真正地“阅人无数”了,然而却没有商业化的乞讨行为。
在斐济村庄里,有个特殊的规矩,那就是不能戴帽子,也不能摸小孩子的头,只有村长才有戴帽子的特权;而摸别人的头,是对他人最大的羞辱,若在100多年前,可能引来杀身之祸。请游客特别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