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游客埃及神庙的刻字游不是中国人的专属丑陋
2013-05-27 04:08:57
【环球时报 作者:慕朵生】近日,中国少年游客丁某某在埃及卢克索神庙浮雕上刻下“到此一游”的事件,不仅引发国内外各大媒体以及网民的关注和痛批,更有人借此攻击所谓“丑陋中国人”的“劣根性”。
笔者坚决反对以类似“丑陋中国人”的偏执观点来说事。游客在景点刻字并非中国人独有的习惯,而是一种各种族群、各色人等基于留念需要的自然心理行为。美国黄石国家公园、意大利古罗马大剧院都有上述情况。我国八达岭长城的砖上也有外国游客“刻字留念”。
当然,中国人在景点刻字的习惯更突出,是个不争的事实。在古代,王侯将相、文人墨客几乎刻遍中国的名山大川、寺庙道观,只不过要么其是历史名人,要么其书法优美,要么其意境高远,所刻之字反而成为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此流风遗韵之下,中国普通民众也养成了刻字的习惯,只不过所刻内容,大多学孙猴子的“到此一游”。
古代中国百姓识字率低、出游机会少,在景点上刻字不是一个严重的问题。今则不然,因为教育普及、交通发达、出游便利,以及缺乏对文物的敬畏心等缘故,使得中国普通民众不但在祖国的旅游景点留下“墨宝”,而且一路刻到国外。
人类由传统社会迈向现代社会后,绝大部分人文景观都变成独一无二、弥足珍贵的宝物,胡乱刻字将严重损坏其原有的历史风貌和携带的文化信息,从而带来灾难性后果。这不仅是道德问题,还是严肃的法律问题。显然,中国人对此认识不够,特别是相关教育没有及时跟上,导致文物保护素养匮乏。
近年来中国游客在国内外景观上刻字的现象,不仅损害了历史文物,也败坏了国家形象,遭到了国内外媒体的批评和声讨。的确,日益崛起的中国,其国家形象不仅与经济实力、富裕程度有关,更与普通民众道德素质和文化素养有关。
此次事件也不完全是坏事情。大规模的批评和反思,表明了中国民众对提高国民素质、改善国家形象的一种期待。当务之急,是要在文物保护知识、旅游注意事项等方面加强公民教育。同时,有关旅游景点也可考虑通过设置专门的“心愿树”或“涂鸦墙”等方式,尽量满足游客纪念“到此一游”的心理愿望。
最后,笔者建议丁某某的家长和所在学校联名给卢克索神庙管理方写信致歉,中国有关文物部门也可就修复问题与外方探讨,以消除不良影响。2008年,日本岐阜市立女子短期大学6名女学生,也曾在意大利圣母百花大教堂展望台大理石墙面上刻字,为此校方不仅警戒了学生,还致信教堂道歉,获得了外方的谅解。▲(作者是旅美学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