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地利哈尔施塔特 自然与人文水乳交融
2013-05-27 09:01:15
哈尔施塔特的广场
中午时分,列车抵达奥地利西部重镇萨尔茨堡。下车后,耳边抑扬顿挫的匈牙利语已然换成了铿锵有力的德音。欧洲的一大魅力便在于其交相辉映的多元文化,地理相距不过数百公里,人文风情却大异其趣。这座韵味浓郁的巴洛克小城人口区区15万,已位列奥地利第四大城市,这里是莫扎特的故乡,也是《音乐之声》的拍摄地,游客熙来攘往,络绎不绝。稍作停留,便乘巴士前往巴德伊舍尔——“茜茜公主”与“奥匈帝国皇帝弗兰茨”的订婚地——再换乘火车直奔哈尔施塔特。
哈尔施塔特镇位于阿尔卑斯山东段萨尔茨卡默古特地区,上奥地利施泰尔马克州和萨尔茨堡州境内。早在公元前两千年,这一地区便已存在发达的文化;而附近盐矿的开采更为其带来绵延至今的富庶与骄傲。小镇依山傍水,建筑精致;巍峨的达赫施泰因山冷峻峭立,雪峰连绵,将小镇环抱其间;宁静的哈尔施塔特湖碧波潋滟,如蓝宝石般将小镇倒映其上;湖光山色,美不可言。傍晚,古老教堂的晚钟回荡天际,橘色的路灯温柔地洒在石板路上,游客逐渐散去,小镇复归宁静。徜徉其间,哥特清冷的尖顶与巴洛克繁复的优雅在局促的空间中腾挪变幻,时空交错中,流逝的历史与无踪的故事悄无声息地沉淀在每一片红砖与青瓦。步移景换,拐角处,便可瞥见小巷尽头泛着微光的湖面。仰望天空,繁星烁烁,阿尔卑斯伟岸的身躯默默矗立,守护着渐入梦乡的小镇,自然与人文在这里水乳交融,相得益彰。
正是旺季,哈尔施塔特镇的旅馆早已告罄,我和朋友便住在与小镇一水之隔的上陶恩村。天色已晚,我们决定在镇上吃过晚饭再回住地。踱至镇口,一个用中日韩三国语言写满溢美之词的烤鸡摊吸引了我们。见我们停步,摊主土耳其大叔满脸堆笑,熟练地用中文向我们打招呼。在万里之遥的山中小镇,有幸听到乡音,还是出自异国大叔之口,着实亲切,而最重要的是饥肠辘辘的我们已难抵焦脆鲜黄的鸡腿,就是这家了!土耳其大叔麻利地切好鸡块,配上辣椒粉,再来上一瓶奥地利啤酒,夜风习习,颇有巴山夜话大排档的快意,刹那间真是不知身在何乡。
在我们落座到上菜的几分钟里,眼前不断有游客经过,几乎全都是东亚面孔!大叔一面备着食材,一面不停地用中日韩三国语言交替招徕着生意。也许是我们享受大排档的架势为大叔现身说法,很快就有另外两三拨游客加入进来,稍一寒暄,两岸三地都齐了。同胞旅途相聚,欢声笑语,其乐融融。看到生意兴隆,大叔更是乐开了花,干脆加入了我们,海阔天空,谈笑风生,有如京城侃爷般滔滔不绝。看得出,纷至沓来的东方客不仅教会了大叔字正腔圆的汉语,也为他带来了心满意足的生活。
饭毕,我们沿着哈尔施塔特湖边慢慢走回住地。湖面波光荡漾,湖水轻声拍岸,远处山峦叠嶂,树影婆娑,深蓝的星空璀璨壮丽,间或流星划过,恍若仙境。说起来,哈尔施塔特成为此次旅行的第一站颇为偶然,若非友人推荐,我是万万想不到将目光投向这个崇山峻岭下掩藏着的世外桃源。对于遥远东方的人们,与奥地利联系起来的往往是维也纳、萨尔茨堡等历史文化名城,而哈尔施塔特并非传统上的主流景点,近年来在中国迅速蹿红竟与广东惠州的一个房地产项目密切相关。这个被媒体称为“树立了山寨新标准”的工程默默地将这个阿尔卑斯山脚下的世外小镇原样复制到了岭南的热土,一时间舆论哗然,哈尔施塔特更是名声大噪。
据说,小镇居民一开始对于这种赤裸裸的“盗版”行径颇有微词,同时也对经济总量达到奥地利20倍的广东省在一年之间就复制出自己数千年积淀下来的世界文化遗产感到震撼。欧洲有句谚语,大意是“模仿是最真诚的恭维”,更何况这种恭维来自一个五千年文明的东方古国。更重要的是,东方的恭维为小镇带来了高涨的旅游收入,名利双收再加上精神的制高点,小镇居民们复杂的心绪应该能够暂时平复。
我决定耗费数月时间漫游欧亚大陆再回到祖国的一个重要目的,就是希望亲眼目睹这片沃土所孕育出的丰富多彩的文明,观察不同的文明形态如何随着地理疆域的改变而逐步变迁。然而,因缘机巧,佛法玄妙,我来到哈尔施塔特,刚看到了旅行的开头,便也猜中了旅行的结尾。 只是,这样的结尾也许具有相似的外表,却难以拥有外表之上的青山绿水,以及外表之下沉淀的文明底蕴。
责任编辑:秦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