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商代购火车票,意在何为?
2013-07-11 15:00:11
事关亿万铁路旅客的火车票代购问题,近日再次引发关注。调查发现,去年4月被叫停的旅游网站火车票代购业务,目前不仅悄然恢复,且被消费者投诉涉嫌捆绑销售。(7月10日中国经济网消息)
电商重启火车票代购业务,并借此捆绑销售交通意外险,意在何为?这是打着给广大旅客提供方便和服务的幌子,收集用户个人信息并通过销售高利润率的交通意外险得利。
在京东网订购火车票必须捆绑购买15元的交通意外保险,携程网每订购一张车票的保险费用为20元,均不可更改或避开,其他电商也均有类似的情况。在火车票价中取消强制险后,提供交通意外险供旅客选择本是件方便旅客的好事,但强制性捆绑销售的形式,让一件惠民的好事变了味。究其原因,在于一个“利”字。
对电商而言,由于在代购火车票的过程中,国家规定售票除了5元服务费,不能加收任何其他费用,他们无利可图;所以他们提供代购服务并非本意,借此销售意外险赚取利润才是其真实目的;而一旦取消捆绑,旅客们就会选择不购买保险,电商代购的“利”也就断了来源。对保险公司而言,为何不与铁路部门进行合作,而是选择“旁门左道”和电商合作?根本原因还是产品不符合旅客真实需求,不接地气。每张票不论票价多少,但买意外险都至少得花15—20元,这在正规的车站售票窗口、代售点和12306网站等途径,必定是不受旅客欢迎、不被大家所接受的,所以保险公司只得走“旁门左道”,利用电商进行捆绑推销,但这无异于饮鸩止渴。其实只要把每份意外险的金额降下来,或者是经过充分的市场调研,推出类似于“延误险”之类的新产品,这样才容易被广大旅客所接受,才能培育好铁路旅客意外险市场。
或许有旅客觉得这些电商都有相应的手机应用软件,买票用手机就可以操作,比其他途径方便不少,多花20元买个意外险也值得。表面上看的确如此,花钱买方便嘛,但事实果真如此吗?恐怕没有这么简单。网上订票并不如普通的网络购物那样不需要实名,而是要提供真实的姓名、身份证号码和手机号码。这些重要的个人信息,都将随着每一次的订票被电商和保险公司所收集;若仅仅是利用这些信息来推销自己的产品和服务,算是有“良知”的,而将这些个人信息进行倒卖的违法犯罪行为也时有发生。代购不赚钱,个人信息倒成了电商的“摇钱树”了,此时,你还会认为这20元仅仅是花钱买方便这么简单吗?
还有网友认为火车票代理是一种服务,并无政府定价的必要,服务费的收取不应该紧抓5元的标准不放。我们可以做一个假设,服务费可以由代购者自己决定,那会出现什么情况?在春运和节假日等一票难求的高峰时期,紧俏车票的订票代理费将大幅上涨,那代购和黄牛还有何区别?最终利益受损的是广大旅客。所以,5元的最高收费标准很有必要,我们要警惕那些打着“市场”的旗号想让不合理收费合法化的言行。
电商代购火车票,看上去很“美”,但“火车票+保险”的捆绑销售模式不仅涉嫌不正当竞争,还侵犯了旅客的自主选择权,监管部门应该及时予以查处。同时也期待铁路部门能在确保安全、正常使用的基础上,尽快推出“掌上12306”,带给旅客更多方便和更安全的购票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