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峪古城—重门深院韵悠悠
2013-07-23 08:00:15
导读:郭峪古城是太行山麓一座唐朝初年开始建置的村庄。城堡依山傍水,雄伟壮观。城内豫楼高耸,官宅豪华,民居典雅,是中国乡村独具特色的古代建筑群。
郭峪古城建于明崇祯八年(公元1635年),是郭峪村在屡遭劫难之后为避战乱自保而修建的。当年郭峪村曾遭到陕西农民军的4次骚扰。在全村死伤惨重的情况下,由郭峪村的乡宦张鹏云提议,富商王重新带头,不到10个月的时间就建起了一座面积为18万平方米,固若金汤的古城堡。郭峪城内的城窑共有627.5眼,这些窑洞具有战时贮存军械、粮食、药材和藏兵的功能,体现了建城者的聪明才智。这种城建形式在我国实属罕见,因这些窑洞密密麻麻,酷似蜂窝,所以郭峪城还有个别称叫“蜂窝城”。
2010年,郭峪古城街道以及临街古建重新修复整饬,增加了许多民间演艺、婚嫁仪式等吸引游客参与。别具特色的建筑风格及风土人情还吸引了很多影视剧组将此作为外景拍摄地,《别拿豆包不当干粮》《文化站长》等电影都是在这里拍摄的。
我是那种自游自在惯了的人,总是避开游人,寻找我想看的我想听的东西,所以行程时间不是很晚就是很早。路边闲坐的一位大叔主动跟我说起了郭峪灿烂的历史、曾经的荣耀。浓浓的晋城口音虽然不能全部听懂,但也能半听半猜地感受到他作为郭峪人的自豪感。
进到城里,幽静的街道和被岁月打磨得光滑而凸凹不平的青石板路延伸开去,几百年前的古宅从身边闪过,散坐在墙边条石上打发下午时光的老人和妇女悠闲自得。一张张纯朴的笑脸,折射出民风的纯良、古村的遗风。城墙、城门、角楼、古屋、老街,浓郁的古风古韵扑面而来,那种超凡脱俗的原生态风貌,仿佛飞逝的时光在这儿趋缓了、放慢了。
古城建筑的制高点是豫楼,取防御、居安思危之意,建于明崇祯十三年(1640年),是郭峪城中的巨贾豪商王重新独资“为里人思患豫防而建也”,是一座集“保护瞭望”“生活起居”等多功能为一体的雄伟而坚固的堡楼式建筑。
从豫楼下来,来到紧挨西门的汤帝庙。庙建得有气势,据说址高有28米之多。始建于元至正年间(1341年~1368年),明正德年间(1506年~1522年)扩建,嘉靖年间曾毁于火灾,修复于万历年间,清顺治九年(1652年)又拆旧整修。全庙分上下院,上院前沿有石栏,中有石梯可通上下,北面为正殿,东西殿各3间,另有3间角殿。下院东西两面为两层楼房,上下各10间,上为看楼,下为住房及客房,南面上为戏台,下为山门,两旁又各有角楼,门外西侧有钟鼓楼。在这样一个较偏辟的村落中,建有如此规模的庙社,实不多见。特别是庙宇顶部琉璃的造型更是让人赞叹不已。
看看时间还早,我开始走家串户。从陈氏祖宅“大狮院”到进士府上“小狮院”,只要是大门虚掩的,我都进去看看,不放过任何一个可以贴近郭峪,感受郭峪的地方。陈氏的祖宅依然庄严凝重,至今还有村民在此居住。小狮院门口的狮子已沧桑得面目全非,却依然挺立在古老的门栏下张望着世事的变迁,年轮的更迭。
当我或走街串巷或步入一个又一个古朴的院落时,仿佛和500年岁月锻造的气氛息息相融,每走一步都怦然心动。
真是无可救药地喜欢品读这种由岁月本身来描述的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