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出境旅游

风箱里的浪漫与奔放 俄罗斯手风琴之旅

2012-12-26 17:22:36

  “天快亮了,一切都又沉寂,门不响了,灯也灭了,只听在街上什么地方,有只手风琴在游荡。走向野外,走向大门旁,他走远了,又走回来,朦胧中像在寻找一个人,但他怎么也找不到……”

  《孤独的手风琴》

 深沉而厚重的俄罗斯民族必定需要音乐的表达 

  茫茫雪野里,男人和女人背靠背,坐在雪地上,悠扬的手风琴琴声激荡在西伯利亚空旷的雪原上空,满含真诚,满含对新生活的渴望……这大约是世界上最美妙的却又最遥不可及的琴声。

  《两个人的车站》的记忆里,结尾禁不住让人深深的感动。其实,在俄罗斯,手风琴声并不遥远,因为,近百年来,这声音都那么真实地渗透在生活里,无论男人女人、生老病死、婚礼葬礼,它都就这样存在着,时而深沉忧郁惆怅万千,时而雍容华美春意盎然,时而激情狂放心潮澎湃。

  风箱之音


  手风琴根本就不是被发明的。是的,更恰当的说法应该是,手风琴是被发展的,它是历经了一次次地蜕变、不断改进才得以成形。

  时光逆转到公元前1100年,中国流行着一种用若干根带有簧的竹管装在一个锅形的座子上制成的叫“笙”的管乐器。当中国人在吹笙的时候,希腊人和埃及人正痴迷地拉着他们的风箱。音乐家在演奏“风箱乐器”的雕塑就是佐证——这些雕像中的乐器有风箱、键盘,模样与手风琴极为类似。

  过了若干年,看似并无关联的东西方的两个乐器忽然有了接触:笙,被那些坐着大篷车做生意的商人,或是从东方回来的传教士,或是十字军东征回来的人们带到了欧洲,欧洲人被“笙”的灵感触动了,把“簧”与风箱结为了一体,出现了被称作“奥拉”的乐器——手风琴的雏形。只是,“奥拉”没有手控风箱和键钮,只能用口吹。

  1822年,在柏林,德国人布希曼(Friderich Buschmann)制作了一台有手控风箱和键钮的“奥拉”,不可思议的是,突然之间,这看似“稀奇古怪的玩意儿”被竞相热捧,成为贵族与平民们共同的爱好。历经多年改良,先是长方形的风箱,四个键组,各有两个簧片,有主和弦和属和弦,后来逐渐发展出现从全音阶到半音阶,以及能演奏各种旋律和和声的乐器……从此,手风琴开始在西半球蔓延开来,至今依然被各个国家所沿用,并越来越受人喜爱,不同的国家将各自具有民族特色的音乐自主地注入了手风琴之中,使它成为了世人共同的声音。

  热烈的探戈舞曲,快的波尔卡舞曲,令人激动的缪赛特舞曲,轻快的苏格兰双人舞曲,甚至快步舞曲,手风琴,这个游走在风箱里的乐声一直存于传统与现代之中。可是在俄罗斯,手风琴的命运显得尤为的深入人心,如同奔流在斯拉夫血管里的血液,肆意汪洋,奔放炽烈。

去俄罗斯旅游特价线路
相关文章
全国免费电话:4006968188旅游预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