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出境旅游

漫步在云端 尼泊尔7日徒步线路推荐

2013-01-14 16:00:46

  安纳布尔纳小环线加上安纳布尔纳登山大本营(简称ABC)路线,堪称漫游式徒步的经典:徒步中,可饱览森林、草原、梯田、冰川、雪山等美景,且每徒步1~2小时,路边就会有可供食宿的村庄,因此徒步者完全无需负重,轻装即可完成徒步,而最惬意的,还是每天在徒步后都能痛痛快快地洗个热水澡。

初级徒步路线

  在尼泊尔的众多徒步路线中,最著名的应该是安纳布尔纳地区的大、小环线。大环线所需时间较长,小环线则较短,适合一般游人做徒步之旅。而即使是在小环线上,徒步者也可根据自己的时间和体能各取所需,对线路进行选择和调整。

  金秋长假期间,我们一行两人选择了小环线上难度不大却又十分经典的路线:安纳布尔纳小环线(当地称“布恩山小环线”)加上安纳布尔纳登山大本营(简称ABC)路线,时间为9天(包括3天返程)。

  从海拔约900米的徒步起点博克拉到安纳布尔纳一峰,直线距离不过40多公里,海拔落差却达到了7000多米,因此,在这条线路上能欣赏到森林、草原、梯田、冰川、雪山等景色。在这里徒步,颇有漫游之感:每行走1-2个小时,路边就会有可供食宿的村庄,因此,徒步者无需背负帐篷、炊具、食物等物品,仅轻装简行就能完成徒步,而最惬意的,还是每天在徒步后能痛痛快快地洗个热水澡。

  从起点南崖铺到乌勒里,途经层层叠叠的梯田,饱览田园风光,攀上“三千梯”时,海拔已上升了近千米。

  第一天:博克拉(Pokhara)→南崖铺(Naya Pul)→乌勒里(Ulleri)

  徒步的真正起点是一个叫南崖铺的小村,离博克拉约1个半小时的车程。作为徒步起点,南崖铺非常热闹,狭窄的道路两旁全是小商店,出售的物品一应俱全。

  从南崖铺步行半小时,就到了一个进山证检查站。检查站设在一个岔路口:往左是以顺时针方向走的小环线;往右则反之。为了能尽早到达布恩山看日出,我们跟绝大多数人一样,选择了往顺时针方向徒步。

  每年的5-9月,是安纳布尔纳地区的雨季。我们去的时候雨季刚过,一路上有不少塌方或山体滑坡之处,所幸道路还算畅通。降雨给沿途小溪带来了充沛的水量,潺潺的溪流声不绝于耳。我们沿碎石路上行,一开始路面很宽、很缓,满眼黄、绿相间的梯田层层叠叠,一派田园风光。但在午饭后,道路却变得越来越窄,也越来越陡,路上还时常有驮运货物的马帮经过,常常在狭窄的山路上形成严重的“交通堵塞”。在途中,一匹下山的马收不住马蹄,一路冲下来,我避让不及,结果被狠狠撞了一下。

  攀爬了近一小时,依然看不到终点。在一个休息点,我才从几个中国徒步者口中知道:这就是著名的“三千梯”,而我们竟然毫不知情就完成了大半路程!

  走不多远,山路一转,就看见路边立着一块“欢迎来到乌勒里”的牌子,也许是一路攀登实在辛苦,我们兴奋得高呼起来。乌勒里依山而建,是当地最大的马嘉族(Magar)村落。从起点南崖铺到乌勒里,海拔上升了近千米,再回头俯瞰攀过的台阶,才发现下面已是云层密布了。

  布恩山海拔3210米,是小环线上的最高点和著名的观景平台。站在山顶,能看到道拉吉里峰和安纳布尔纳一峰等十多座连绵不绝的雪山。


  第二天:乌勒里→戈勒帕尼(Ghorapani)→布恩山(Poonhill)

  一觉醒来,就发现窗外赫然矗立着两座近在咫尺的雪山,原来这就是海拔7219米的安纳布尔纳南峰和它海拔6441米的卫峰。接下来几天里,它们频频出现在我们眼前。

  这一天的路程大致分为两段,一段与“三千梯”相似,不停地爬坡,经过一夜休息,一路感觉轻松。上到山顶后,便进入了第二段路程——原始的“杜鹃森林”。据说春天杜鹃花开时,满山一片火红。虽然这个季节无法欣赏到满山的杜鹃花,但茂密的森林依旧充满了魅力:就在我们前面不远处,一群法国徒步者与猴群不期而遇,并兴奋地议论着。

沿途风景不断变化

  穿行在海拔约2500米的密林深处,阳光透过枝叶,斑斑点点地洒在身上。经过一段溪流时,看到两个中国徒步者坐在地上,其中一个脱掉了袜子,脚上有不少血痕。原来他们站在溪水里拍照时,遭到了蚂蝗的袭击。在我用止血贴等药品帮他们处理伤口时,他们一再叮嘱我们:“千万别在溪流中站久了。”

  约两个多小时后,我们终于走出了森林,来到大村子戈勒帕尼。这是徒步中很重要的一站,从这里开始,向左通往大环线,向右通往小环线,而且这里还有小环线上最重要的景点——布恩山。

回望鱼尾峰

  布恩山坐落在村子背后,需要步行约一个多小时。它海拔3210米,是小环线上的最高点,也是著名的观景平台。站在山顶,能看到十多座连绵不绝的雪山,包括8000米级的道拉吉里峰和安纳布尔纳一峰。

  午饭后,我们打算爬上布恩山看日落。不过客栈主人指了指窗外,说这个季节午后常常云雾弥漫,不见一物。但我们还是决定上山去碰碰运气。

  山上果然云雾缭绕,爬山几乎是在“云中漫步”。到了山顶,才发现一个人都没有!放眼望去,只见群峰被云层挡得严严实实,不过云雾流动极快,不一会又把鱼尾峰标志性的“鱼尾”显露出来。在接下来的两个多小时里,我又陆续看见了安纳布尔纳南峰、安纳布尔纳一峰、道拉吉里峰等,但始终没法看到连绵不绝的雪山全景,于是只好把希望寄托在明天的日出。

  这个季节,当地的日出时间大概是早上6点10分,因此还不到5点,我们就起床向布恩山顶进发,众多徒步者在漆黑的山路上浩浩荡荡地前进,头灯形成了一条闪烁的长龙。

  6点10分,太阳准时出现,红红的一小团从山峰间升起,瞬间就把洁白的雪山映红。不过,日照金山的美景并没有持续多久,不一会儿,山谷里的云雾就迅速升起来,把前方的山脉全部吞没了。

  徒步路上,形形色色的背夫身负沉重的背包或背篓,穿着布鞋甚至拖鞋,却像燕子一般轻巧地穿行在山间路上,甚至奔跑。


  第三天:布恩山→塔达帕尼(Tadapani)

  看完布恩山的日出,继续前行。一开始顺着山脊攀登,来到一个与布恩山差不多高的山顶,这里离安纳布尔纳南峰更近,两者只隔一条峡谷。安纳布尔纳南峰南坡的落差至少有5000米,因此梯田、茂密的森林、草地、寸草不生的山体和积雪山顶之间的分界线清晰可见。

  这天的行程,主要是穿越海拔约3000米的原始森林,需要不停地上坡、下坡、再上坡……森林中,很多地方根本就没有路,仅凭经验寻找合适的落脚点。林地上布满腐烂的残木枯叶、潮湿的青苔、裸露湿滑的树根、混着马粪的稀泥……很多时候,我们根本不知道该把脚放哪里。在一个下坡,由于地面太滑,我不慎扭伤了脚。

  幸好脚伤不算严重,虽不至于一瘸一拐,但还是有明显的疼痛感。午饭前,来到一个叫塔达帕尼的小村,因为害怕伤势加重,便决定就地休息。

  塔达帕尼很小,客栈也不多,大多数徒步者在午饭后都继续前行。这里也是一个分叉口,向左通往乔姆隆——这是徒步完整的小环线或到ABC的路;向右通过安纳布尔纳地区最大的村子甘杜克回到南崖铺——这通常是为期4天的“小小环线”的路程。

  午饭后,我坐在客栈院子里,在阳光下擦跌打药,希望能尽早恢复。客栈主人说我是因祸得福,因为明天一早,等云雾消散,这里的景色不会让我失望。我们还聊到了徒步路上的一道风景线——背夫。

  形形色色的背夫身负沉重的背包或背篓,穿着布鞋甚至拖鞋,却像燕子一般轻巧地穿行在山间路上,甚至奔跑。除了徒步者的背包,山里各村的食物和生活必需品,都是由他们一步一步背上来的——这也是为什么当地的村子海拔越高,物价就越贵的原因。

偶遇马队

  尽管辛苦,但背夫收入不错。店主指着一位正在打包、准备出发的背夫说,他的孩子11岁,在一所私立学校读书,学费比公立学校贵很多,一般人都负担不起。我惊讶有少量年轻背夫,穿着登山鞋,会利用背包的背负系统而不是用传统头带,店主笑着说那些年轻人都不是专业背夫,而是逃课的学生,在旅游旺季挣点零花钱。一般背夫只能用最简单的英语进行交流,而“学生背夫”虽然负重能力稍弱,但英语流利,因此更受欢迎,有的还能兼任向导,收入就更高了。

  乔姆隆是观赏鱼尾峰的最佳地点,但由于当地人的信仰和环保政策,从这里开始,客栈不再出售各种肉类食品以及瓶装水和饮料。


  第四天:塔达帕尼→乔姆隆(Chomrong)→希努瓦(Sinuwa)

  清晨,在塔达帕尼看了日出——与布恩山相比各有千秋,这里离安纳布尔纳山脉更近,就连山上积雪的“纹路”也能看清楚;但无法看见道拉吉里山脉,因此缺少了磅礴的气势。

  这一天,我们从海拔约2670米的塔达帕尼下到河谷底,再顺着河谷前往乔姆隆。前两天几乎都在森林里穿行,而且在路上却找不到任何遮荫处,只好任由太阳暴晒。由于我的脚伤尚未痊愈,我们到达小环线上的第二大村子乔姆隆时,已经快下午一点,比正常时间慢了近一个小时。

  乔姆隆是通向ABC的必经之路,也是观赏鱼尾峰的最佳地点,因为再往北,虽然更靠近鱼尾峰,却看不出完美的“鱼尾”形状了。由于当地人的信仰,从乔姆隆开始,客栈便不再出售各种肉类食品,就连自己带的肉食也不能拿出来吃。此外,政府出于环保考虑,小卖部也不再出售瓶装水,只能用自己的瓶子或杯子去灌装纯净水。

纪念攀登雪山的遇难者

  这一天的最终目的地是希努瓦,这个小村在与乔姆隆相对的另一个山头上,下到谷底再爬上山便到。两者在地图上直线距离不到两公里,我们却走了整整两个小时。不过乔姆隆的路修得特别好,从2000多级宽大的石阶飞奔而下,感觉痛快之极,从一座吊桥过河后,又开始一步一步上行。上到希努瓦回望乔姆隆,蓝顶的房屋点缀在一坡翠绿色的梯田间,十分漂亮。

  快到德拉里时,我们遭遇了塌方后的乱石堆,在一位技术娴熟的美国徒步者带领下,我们手脚并用,顺利地通过了——原来他是个攀岩爱好者!

  第五天:希努瓦→竹村(Bamboo)→多万(Doven)→喜马拉雅(Himalaya)→德拉里(Deurali)

  从希努瓦开始,再也没有了大起大落的陡坡,只是山路又窄又烂。从希努瓦到目的地德拉里,途中要经过竹村、多万、喜马拉雅等几个小村,其中最小的村庄只有两家客栈。过了喜马拉雅村,路上的树开始变少,接近德拉里时,海拔已超过3000米,高大的乔木已不见踪影,这意味着我们离雪山越来越近。

  快到德拉里时,我们遭遇了整个徒步路线上最险的路:塌方后的乱石堆上,急促的雪水从左侧山顶咆哮而下,流入右侧深不可见的峡谷。所谓的“路”是在乱石堆和几乎垂直的峭壁上,只够放下脚趾之处。在一位技术娴熟的美国徒步者带领下,我们手脚并用,顺利地通过了。原来他是个攀岩爱好者,难怪这段路程“爬”得如此轻松。

  这一天路程较长,海拔上升了约1000米,下午4点多到了德拉里,发现所有客栈都已满员,最终不得已,与客栈主人“同眠”。

  客栈边有一个公用水龙头——这样的水龙头一路上见得不少,上面都用英文写着“英国廓尔喀协会捐助”的字样。据店主介绍,当地的电力和其他公共设施,大多是在海外的“廓尔喀协会”赞助的。所谓“廓尔喀”,是指充满传奇色彩的尼泊尔廓尔喀士兵,他们很多都来自山区,去英国或者印度服役,由于作战勇猛而收入不菲,是普通尼泊尔人的30倍以上。这些背井离乡的士兵不时将军饷或退休金寄回,支持家乡建设。

  前往ABC的路途,海拔已超过4000米,景色截然不同,地面植物单一,全是金黄色的高山草甸,与白色的雪山、蔚蓝的天空构成了油画般的画面。


  第六天:德拉里→鱼尾峰登山大本营(MBC)→安纳布尔纳登山大本营(ABC)

  从德拉里到鱼尾峰登山大本营(简称MBC)的路程,是一条狭窄的峡谷,左边是安纳布尔纳南峰的卫峰,右边是鱼尾峰。幸亏有了这个峡谷,我们才能深入雪山腹地,到安纳布尔纳登山大本营(简称ABC)去观看360度的雪山景观。MBC就坐落在鱼尾峰脚下,不过这个名字有点名不副实——这座山峰是禁止攀登的。人类对鱼尾峰的唯一攀登是在1957年,当时一支英国登山队尝试攀登鱼尾峰,但为了表示对当地人信仰的尊敬,他们在距山顶50米处放弃了登顶。从此,尼泊尔政府便禁止在鱼尾峰进行任何攀登活动。

  鱼尾峰登山大本营由数间客栈组成,虽然屋顶都是清一色的蓝色,但柱子的颜色各不相同。因此,柱子的颜色成为了各客栈代号,如橙客栈、绿客栈、蓝客栈等。在这里稍作休息后,我们向徒步的终点ABC继续前进。

日出

  从MBC到ABC约需两个小时,海拔上升约300多米,但一路比较平缓。这时海拔已超过4000米,景色和以前截然不同,地面植物单一,全是金黄色的高山草甸,与白色的雪山、蔚蓝的天空构成了油画般的画面。我们担心高原反应突然来袭,便放慢了脚步,但一直走到目的地,也平安无事。

  ABC坐落在安纳布尔纳一峰脚下。不远处有一条由冰川侵蚀所形成的巨型U形峡谷,延伸到数公里之外。在峡谷旁的一个小山丘上,有一座小石塔,上面刻着不少人的名字,有的还附上了照片——他们都是攀登安纳布尔纳一峰的遇难者。

  安纳布尔纳一峰是世界上第一座被人类登顶的8000米级高峰,但这并不意味着它的登顶难度低,恰恰相反,由于雪崩频发,它被公认为是世界上最难逾越的高峰之一。自1950年法国登山队首登成功之后,一直到1970年,20年里再也没有一次成功登顶——它的登顶死亡率约为50%,远远超过以凶险著称的世界第二高峰乔戈里峰,在所有8000米级雪山中凶险程度名列第一。

  ABC规模不大,客栈不多,床位非常紧张,连“加铺”都没有,因此我们不得不返回MBC过夜,第二天一早再来看日出。

  第二天凌晨4点,气温约零下5℃,借着头灯和星光,我们与其他徒步者再次来到ABC。在ABC观看日出与布恩山完全不一样,这里四周全是高山,因此看不到日出的整个过程,只能看见阳光突然就洒在雪山顶上,发出耀眼的金黄,接着,360度的群山一座接一座被阳光“点亮”,美得摄人心魄。


  为期3天的返程途中,可以在小村基努泡温泉,消除身体的疲劳;还可以在库米的“蜂巢客栈”观赏悬崖上的野蜂巢。

  第七天—第九天:安纳布尔纳登山大本营→希努瓦→乔姆隆→基努(Jinu)→库米(Kyumi)→南崖铺

  看完日出后,便开始了为期3天的返程。第一天就回到了两天前住宿的希努瓦,海拔下降了约2000米。由于下坡对膝盖伤害极大,在这段路程上受伤的徒步者很多。由于我此前在下坡时受过伤,因此格外小心,充分利用登山杖来缓解下坡时的冲击力,减少了膝盖的伤痛。

  返程的第二天,又回到了乔姆隆,不过从这里开始,不再原路返回,而是前往基努,完成小环线。基努是一个小村,因温泉而闻名。从ABC返回的徒步者很多都会在这里泡温泉,消除身体的疲劳。

  这一天的目的地,是个只有两家客栈的小村子,叫做库米。我居住的客栈叫做“蜂巢客栈”。店主见我对店名饶有兴趣,便带我去看了客栈后面悬崖上的蜂巢。尼泊尔人并不饲养蜜蜂,却都采集野蜂蜜。到了采蜜季节,村民们便来到有蜂巢的悬崖下,点燃树枝,用烟将蜜蜂从蜂巢中熏走,而后利用绳子和梯子爬上岩壁采集蜂蜜。当地人把这种蜜蜂称为“喜马拉雅蜜蜂”,其实它的学名叫“黑大蜜蜂”,这是世界上体型最大的蜜蜂,只在悬崖上建造巢穴。

登山大本营

  返程的第三天是整个徒步过程中最轻松的,仅4个小时,我们就回到了小环线的起点南崖铺。

  在整个徒步过程中,除了令人震撼的雪山美景,当地人的热情友好和各国徒步者的相互帮助,都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后记

  徒步安纳布尔纳小环线,其实有很多种走法,比如有一种更为完整一些,也就是绕出的圈子更大——走到乔姆隆,再经过库米,再回到南崖铺,一般需要5天;还有一种4天就够了——看完布恩山后,经过塔达帕尼,到达安纳布尔纳地区最大的村子甘杜克(安纳布尔纳自然保护区办公室所在地),再回到南崖铺。

  如果只走纯粹的ABC线路,就是南崖铺→库米→乔姆隆→喜马拉雅→德拉里→MBC→ABC,一般需要7天,但走得快的只需5天,不过要走夜路。而我们选择的这条线路,一般需要9天,走得快的7天,但也要走夜路。

  相关阅读:

  光明之城与神相约 尼泊尔加德满都背包客攻略

去尼泊尔旅游特价线路
相关文章
全国免费电话:4006968188旅游预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