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旅游攻略

把土楼带给你看_漳州旅游攻略

2013-01-23 11:03:01

国庆的时候本打算一家人自驾游福建土楼,但是因为担心高速公路塞车,所以放弃了。元旦前的一个周末,利用漳州出差之便,一个人做了一次南靖土楼两日游。准确的说只有一天半,因为星期六上午有事,下午才出发。出发前已计划好先在漳州客运西站坐车到书洋镇,再从书洋镇转车到土楼.上午打电话到车站问,客运西站到书洋的车有11:00、12:00、13:30三趟,中午11:50赶到漳州客运西站的时候,售票员却说没有到书洋镇的车,必须要到南靖转,南靖的车每10分钟一班。这个时候午饭还没有吃,走到车站对面的平和小吃店要了一碗鸭面。鸭是咸鸭,做得还不错,但是汤味道比较淡,汤上漂的油炸蒜蓉黑乎乎的,看起来像洗锅水。吃了面在车上等了十五分钟,车才缓缓开出。在车上晕晕呼呼的睡了一觉,一点钟就到南靖了。南靖的车站很小,售票员说要在车上买票,转了一圈没有看到到土楼的车,一问才知道到土楼的车刚开走,下一趟要到4:00才有,如果到书洋和云水谣1:40就有。

1:50,到书洋的车终于走了,车不大,坐下去膝盖会顶到前一排。出了县城,一路沿着江边往上走,越往上江越小,水也越清。路虽然不宽,但是非常平整,路旁还种了花草。江边种满了竹子,山上也是竹林一片,不知道会不会有大熊猫。太阳时隐时现,车内有些热,把外套脱下,剩下一件长袖T。虽然已是冬天,山上却还是绿的。

山路十八弯,转来转去,江不见了,却到了山顶,前面出现了一个隧道.过了隧道,又是另一番风景,眼前出现的是一排排割了稻谷的梯田,还有修剪整齐的茶园。没多久书洋就到了。这是一个只有两条街道的小镇。一下车就有三四个摩的司机上来拉客,一问价钱把我吓住了,40块。他说从书洋到塔下16公里,来回就32公里,一趟只能拉一个客人,所以必须要这个价钱。在网上曾看到过有人推荐如家旅馆,心想不如打电话过去问问看,如家的刘老板说15:30会有巴士从书洋过去.这时才14:10,只好耐心等待。

时间还早,在镇上转了一圈,从书洋往前有两条路,一条往云水谣,一条往田螺坑、塔下。其实如果要去云水谣,走路去就可以了,因为路牌上写的是五公里,并不是很远。镇上行人很少,游客就更少了。15:40,车来了,竟然是从南靖过来的,车上一个游客也没有,全是本地人。上车售票的女人问我到哪里,我说塔下,买了塔下的票。

上车没有多久,雨就下了,而且越下越大。售票员问我是否有订旅馆,不知道汽车售票员是否都会做旅馆推销员,我说订了如家,她说如家不在塔下,在下板,我说那我就在下板下。网上说塔下离下板3公里,下板离田螺坑3.5公里,但是我却不知道他们之间的位置是如何分布的。虽然我在书洋打电话跟如家的刘老板订了房,但是我更倾向于住在塔下,网上把塔下形容为山里的周庄,看水乡夜景应该是个不错的选择。可是塔下的旅馆价格普遍较高,最便宜的就是如家了,然而如家却在下板。

车过了书洋,转个弯就到了景区服务中心,这里停了很多旅游巴士,全是空的。也许可以到这里坐巴士到塔下,这样就不用在书洋空等一个多小时了。景区旁是个检查站,车到检查站的时候停了下来,透过汽车玻璃可以看到保安往车内瞄。我把眼镜摘下,装作本地人的样子.我也不确定是否要先买票,在书洋的时候摩的司机说要买门票,100元一人,可以打七五折。能不买就先不买吧,心里想。

保安和司机用闽南语说了两句话,车就开走了。车沿着''之''形的路往前走,越走越高,往下看检查站已在山脚下。路两旁种满了柚子、橘子和橙子,大部分已被摘掉。半山腰的地方,路旁停了一辆黑色轿车,两个男人各抱着三四个柚子往车这边跑。我猜他们大概是在偷柚子吧,黄橙橙的柚子太诱人了!

不知道转了多少个弯,来到了山顶.让我感到意外的是,这里竟然还有人家.圆圆的大土楼旁边有十几座较新的房子,这些房子都是新式的.从南靖一路过来,我发现每个村庄必有一座大的土楼,旁边是一些零散的现代房子.那座土楼代表什么?那里面有人住吗?那是个什么样的建筑?一路上这些问题在脑海里回旋.

过了这个村子,就开始下坡.车子就在山上迂回着往下走.突然听到有人说要在观景台下车,售票员说田螺坑到了.往窗外看去,只看到几棵树,树下有个小亭子.难道这就是大名鼎鼎的田螺坑吗?从网上看到的图片,我总以为田螺坑是在平地上建起来,没有想到是在这么高的山坡上。车转了一公里左右,往左边一看,五座大土楼展现在眼前。想当年,在人迹稀少的山里,放鸭的黄姓少年,安家在这里,并修建了如此大的土楼,是怎样的艰辛.

  

 从田螺坑下完坡不远,就到下板。我一路寻找如家饭店,它就在东歪西斜土楼对面,一条小溪隔开,它看起来店面较小,两旁旅馆林立,我不喜欢这里的商业氛围。所以更期待塔下的水乡夜景,便决定到塔下再找地方住。几分钟后,塔下也到了。车在一个转弯处停下。下了车,雨打在脸上有些冰冷,我跑到一个屋檐下躲雨。想买把伞遮雨,再慢慢找住处。可是抬眼望去,没有一个人,没有一家小店。周围的墙上满是客栈的广告。对面是一家友缘客栈,门的两边用石头刻了一副对联。门口站着一个穿红衣服的女孩。心里正悬着,这时象是找到了依靠,眼前一片光明。便上前去询问价格,看了房子被子还干净,砍了价,把房间定下来。女孩问我晚餐怎么解决,我犹豫着要不要在她家吃,她说你一个人我们也不好做,要不你到前面小食店吃吧,去德远堂的路旁边有一家。

谢过她,在她的指引下去小店买了一把雨伞,往德远堂走。这时才下午五点钟,天已慢慢暗下来。一路黑色花岗石往前铺去,路旁是小溪,溪水清澈澄明,溪上有一座小桥,桥上有塔,十分别致。溪流两旁都是房子,灰墙黑瓦,房子后面是山坡,雨中的树林显得穆黑,雾气正从山林里冒出来。前面有一座青砖砌成的拱桥,桥边挂了一块牌子,上面写着德远堂的指引。

过了桥,转过几间瓦房,眼前出现了一个平台,平台上面立着两排石旗,石旗后面是一个半圆形的水池,水池后面是一座庙,庙的门口在水池右边,门上写着张氏家庙。

庙的四周用红色转砌了围墙围起来,庙宇雕梁画栋..这就是塔下的著名景点德远堂.

 

德远堂闻名的地方就是石旗,我数了一下,共有二十四杆. 石龙旗杆也叫石笔,古称“谤木”,后来演化为华表,它是功成名就、地位荣耀的象征。

  

张氏德远堂族规中规定,凡中举、中进士或取得一定官职的乡贤,可在祠堂前树石龙旗杆,藉以激发人们努力向上。

德远堂前的石龙旗杆分台座、夹杆石、杆身三部分。台座有四方形、六角形两种,束腰处成竹节状,四面均剔刻花纹图案,有香草纹、花鸟瓜叶纹等;夹杆石为如意云头状;旗杆则分成三节,下部铭刻姓名、功名、年代科次、等文字,中部浮雕蟠龙纹,杆尖或为笔锋状,或踞坐石狮等,做法不尽相同,给人以静穆、严肃、荣耀的感觉。

 

这些旗杆鞭策着一代又一代人,见证着一代又一代人从这山村里走出去,而这里的母亲们,默默坚守着这一片家园.雨还在下,游人三三俩俩的在当地导游带领下参观.德远堂旁边和后面都是山坡,傍边那个小山坡种满了茶树,我爬上茶园俯视,村里华灯初上,宁静祥和.从茶园下来,脚下粘满了泥。我在水池旁边的小水渠把鞋擦洗干净,水渠的一部分水被引到了水池,然后再从水池流出来,又和小水渠汇在一起。这次从德远堂右边下来,有一座圆型土楼,楼墙已有裂纹。土楼只有一个大门,门敞开着,我走进去,里面天井种了很多茶花和其他盆景.土楼共三层,一楼是厨房,看来有十多户人家,二楼和三楼都是木头栏杆,四周晾了很多衣服。我问候了一位正在做饭的大嫂,并请她允许我上楼参观。大门旁边有个木头楼梯,二楼的走廊也是木头的。我环绕走了一圈,向那位大嫂道谢出来,这时才感到又冷又饿,鞋子被雨水泡过后,袜子早湿了。回到小溪边,这里有两座低低的石板桥,就挨在拱桥下面,一座可以过汽车,另外一座走行人。桥的两边路上停满了小汽车。溪水呜呜从桥下流走,留下的,是山村里一辈又一辈人不同的故事,以及沉淀在土楼里的气息。

过了拱桥,旁边就是小吃店,这是塔下唯一的一家。我问老板娘有什么吃的,她让我自己去看冰箱。此时想起从旅馆下来的时候在路边看到的肥大芥菜,最想吃的就是骨头芥菜汤了,或者清炒芥菜也可以。可是扫了一眼店里没有任何绿色的蔬菜,于是随便叫了一个炒面,填满肚子。回旅店。

路上没有一个行人。雨已经变小了。心里有小小的失望。这里没有周庄的艳丽灯火没有关系,可是那一轮明月呢?或者星星也可以啊,不然给我一片晴朗的夜空,让我看看当年张氏前辈是如何来到这里安家落户,又如何引导后辈走出去。

回到客栈,一楼热闹非凡。大厅里女人姑娘们在看电视,玩手机,磕瓜子,大厅旁边的房间里坐了四桌男人在打麻将,房间里云雾缭绕。我上二楼房间,把湿袜子脱下晾起来。脱了衣服要冲凉,却没有热水。用冷水擦了身子躺下,实在没有力气去找房东吵。然而一个晚上都没有睡好,麻将声以及说话的声音此起彼伏。山里百姓的夜生活看起来比表面上要丰富多了。

第二天一早,等房东起来结好帐,已经八点。据前一晚小店老板说,从塔下到下板和田螺坑的车是早上七点和九点。七点的车已过,九点的又没到。背上包,重走了一趟德远堂。雨已停,一个旅客也没有。我从德远堂的张氏家庙出来,一个少年从下面走出来,从张氏家庙前面走过,转眼就穿进了背面山坡的树林里。出来离巴士到的时间还有半个小时,不如徒步吧,雨后的清晨,空气清新宜人,从塔下到下板只有三公里,不算远。

路上除了偶尔经过的摩托车和小汽车,没有一个行人。冬日早上的闽南山村里,我像个傻瓜独自走着。第一座小桥出现时,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桥后的一座土楼,在一个矮坡上。土楼并不大,右边有一棵掉了叶子的树,左边是几棵枝叶茂盛的杉树。土楼的墙很旧,像是很久没有人住。远方山上雾气蒙蒙。 

拐个弯,溪流旁边有两座庙,庙下溪里圈养着几只白色鸭子。顺着溪流往上,一座特别的土楼展现在前面,它在一座石板桥后,轻微的向左歪斜,桥下有个小水坝,一个穿黑衣的老人正蹲在坝上,不知道在洗什么,坝下有五只白色鸭子在戏水,溪两旁各有一坡竹子,桥前一棵掉光叶子的柿子树,正在酝酿新一轮的萌芽,一棵梅树在开花,而这座东倒西歪的土楼,无言地伫立在这溪流旁,几百年了,它又在想什么?

我无从探究,也不想停下来研究。

 

刚往前几步,一个骑摩托的小伙在我前面停下来,问我是否去田螺坑,他说他是田螺坑人,坐他的车去40块可以免门票.我想这样也好.便坐他的摩托车到田螺坑观景台.他停了车和那里的保安说了一下,把我带进去,并给我指引说在观景台看完可以从旁边的小道进村.我付了钱,他就走了.观景台分为两层,上面挤满了游客,上一层是拍照的,下一层是被拍照的.从上面往下看,这就是漳州南靖土楼的代表,客家居住文化的象征---四菜一汤,田螺坑土楼.

观景台上,游人一拨又一拨的,来了又走.顺着小道走下村里,小道旁的茶花开得正艳.土楼旁有一些小摊在卖特产,旁边的小房子全是饭店或客栈.走进土楼,里面一楼不是小饭馆,就是卖 土特产,并且游人如织.匆匆拍了两张照片出来,外面天空放晴,一片湛蓝.

村子的下面是梯田,可惜稻谷都收了,只剩下光秃秃的稻梗。有些田里种了柚子。村子右边不远处有一座庙,一样的雕梁画栋。也许对于客家人来说,有村庄,就有土楼,就有庙。土楼是他们的根,庙是他们的魂。



分享到:新浪微博 QQ空间 腾讯微博 人人网 开心网 更多

去福建旅游特价线路
相关文章
全国免费电话:4006968188旅游预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