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出境旅游

古老神秘的突尼斯,一半海水一半火焰(全文)

2014-09-18 10:01:58

终于身临其境地感受到了蓝白小镇的气息……对于很多中国游客而言,突尼斯的蓝白小镇并非陌生的地方,网络上广为流传的关于这个以蓝白色调为主题的小镇的照片,无时无刻不向读者们叙述这个小镇的美好。如今,笔者则有机会近距离感受这种蓝白色调带来的清新感。

西迪•布•赛义德(Sidi Bou Said)——这就是蓝白小镇的名字。从突尼斯首都突尼斯市驱车前往蓝白小镇,只有半个小时的车程左右。路途之中,曾听说有的突尼斯人的工作地点位于突尼斯市,而家却安在蓝白小镇。在抵达这个小镇子之后,笔者才真正体会到这种“劳逸结合”的生活方式的让人羡慕之处。

依山傍水,遥望首都,面向地中海,蓝白小镇安安静静地坐落在蓝天碧水的结合地。不见高楼大厦,落入视野的仅仅是低矮的楼房,整个小镇的建筑风格透露出丝丝的低调与静谧。白色的墙、蓝色的门窗和栅栏……蓝白的主色调不仅不显单调,反而让生活在钢筋混凝土构筑的大都市牢笼中的外乡客,感觉到一种简洁和清新。

很不巧合,笔者抵达蓝白小镇的时候,恰逢接连的阴云天气。蓝天映衬白云、碧水的一幕未能如期出现,这让慕名而来的笔者颇为沮丧,大有定会空手而归。但随后漫步小巷,人随心动,方能请倾听到这个蓝白世界的喃喃私语。

如果喜欢清静,那么你大可沿着静谧而蜿蜒的小巷独自漫步,感受这个地中海小镇独有的风情;如果你喜欢热闹,那么你可以去街边的咖啡馆点上一杯咖啡,选择门外的一处桌椅,与操着不同语言的游人“侃侃而谈”;如果你刚刚美美地饱餐了一顿,那么你则可以围绕镇子散步遛食,不要担心迷路,当地友好的居民随时可以为你指点方向。


或许很少有人会知道,世界上保存最完整的斗兽场不是大家耳熟能详的罗马斗兽场,反而是坐落在突尼斯的一个小镇上。这便是埃尔•杰姆斗兽场。

埃尔•杰姆斗兽场建于公元3世纪初,严格来说,堪称罗马古斗兽场的“远亲”,见证了古罗马帝国对这个北非小国的数百年统治。埃尔•杰姆小镇位于凯鲁万和苏塞两大城市之间,从前者驱车前往,只需半个钟头左右。距离镇子尚且遥远,就能看到静静矗立的仿佛要塞一般的埃尔•杰姆斗兽场。

说埃尔•杰姆斗兽场见证了古罗马帝国的兴衰成败并不为过。在1700多年前,古罗马帝国在非洲大路上留下了这一建筑——如今被誉为世界三大斗兽场之一,其规模仅次于罗马斗兽场。之后,随着古罗马帝国的没落和分裂,对这个非洲小国的统治也日渐式微直至消亡,但埃尔•杰姆斗兽场却成为古罗马人留下的浓墨重彩的一笔。

150米长,124米宽,36米高,可容纳近4万观众……这一串数字无不说明了埃尔•杰姆斗兽场的庞大。但真正身临其境,方能感受到斗兽场的恢弘气势。拱门、廊柱和雕刻的特点让埃尔•杰姆斗兽场时时刻刻诉诸游客,自己身上所印下的罗马印记。据说,这一椭圆形的竞技场是用一块块巨石垒筑而成,而这些巨石则是由当时的奴隶从数百公里外的开采和搬运而来。这些巨石上,至今仍然保留着当时凿过的斑斑痕迹。

但更能体现历史的,是埃尔•杰姆斗兽场的真正用途——角斗。站在场内仰望四周高耸的看台,仿佛依然能够感受到当初王孙贵族的呐喊声,以及野兽和角斗士的怒吼声。经历了千年风吹雨打的斗兽场,如今似乎仍然冲刷不掉那段历史的血腥味道。当时用于关野兽和奴隶的地牢如今仍然存在,通过一段黑漆漆的阶梯,即进入斗兽场的“地下世界”,游客完全可以感受到被关押于此的角斗士们当时的无助和挣扎。


对于众多的中国游客来说,三毛一本《哭泣的撒哈拉》似乎激发了更多的冒险者心底的那份期望。荒凉苍茫向来是大漠的写照,但如果在大漠行进的游人突然发现一处可供歇脚的酒店,那份心底的欣喜之情可能是旁人谁都体会不到的。3辆车、11人——我们从杜兹出发,前往寻找着出撒哈拉沙漠中的歇脚之处——“火星”帐篷酒店。

杜兹只是突尼斯南部的一个小镇,规模小,不起眼。但是它的名号可不小,因为最靠近撒哈拉沙漠而被誉为“撒哈拉的门户”。我们在这个小镇补充“粮草”之后,开始向撒哈拉腹地行进。外来的游人不仅很难找到“火星”帐篷酒店的位置,甚至有可能自己迷失在沙漠中,这是随行的导游在途中告诉大家的。在随后的行程之中,我终于明白了其中的警示。

撒哈拉沙漠中根本没有路,四周尽是无边无垠的沙海和连绵起伏的沙丘。好在向导驾驶前车开路,我们一路紧紧相随,唯恐在这没水、没电、没信号、没网络的荒凉之地走丢了自己。100多公里的路程,我们乘车颠簸了3个多小时,终于赶到了目的地——“火星”帐篷酒店。

“欢迎来到火星”——帐篷酒店外的迎客牌上中英文标注的欢迎语让远道而来的我们顿时语结,大有他乡遇故知之感。标志牌之后则是帐篷酒店的“真容”,一片星星点点的白色帐篷组成了这处大漠中的遮风挡沙之所。

60顶帐篷、160个床位——这是帐篷酒店的老板Riadh Mnif所描述的这家完全生态风格酒店的规模。掀开帐篷,首先印入视线的是一套让人舒心的寝具——柔软的大床、沙发,细心的老板甚至还配置了衣帽架、地毯、脸盆架和烛台。没有灯火通明、没有热闹喧嚣,一切都显现出天然原始的风格,让游人尽弃世俗的牵绊和挂念,完全融入到这一最自然的憩息之地。

运气很不错,我们抵达帐篷酒店的时候即将迎来日落。静静地坐在沙丘之上,看着太阳缓缓地躲进地平线之下,红霞染遍天际。随后,夜幕慢慢笼罩了整个营地,夜空中的星星日渐明朗。酒店“餐厅”门外的空地上已经升起了篝火,外来的游人坐在木制的躺椅上,惬意地喝着咖啡,与操着不同语言的游客聊着各自的见闻。


此“麦地那”非彼麦地那!在阿拉伯语中,“麦地那”偏向于“老城区”的解释略多一些。在突尼斯的首都突尼斯市,就有一处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为世界文化遗产的“麦地那”。这是该国境内7个保存相对完整的老城之一。

从卡斯巴广场出发,经过财政部、内政部等一众政府部门的门口,我们见到了充满阿拉伯气息的麦地那。老实说,初次见到突尼斯市的老城区时,第一感觉是我来到了一条满是古老阿拉伯风情的步行街。这里集中了住房、店铺、作坊,商品种类繁多,密密麻麻的小商铺琳琅满目,手工编织的精美挂毯、手工制造的精致小饰品应有尽有。

但是,切记按捺住猎奇的心思,因为游客极有可能迷失在这弯弯曲曲如迷宫一般的麦地那。突尼斯市的麦地那由蜿蜒的小路和拱形的通道组成的,3-4人并肩宽的小道曲曲折折不知通往何处,而且中间往往还会分出一些岔路。不过,迷路之后你可以询问身边经过的当地人,他们会热情地为你指明道路。

弯弯曲曲的小道两边是矮矮的白色小楼房,楼房底层则开辟成为大大小小的挂毯店、饰品店、铜器店、银器店和皮革店,店铺的老板热情地用各个国家的语言喊着“你好”,时不时会招揽过往的游客到店中观赏自己的商品。


乘坐“红蜥蜴列车”观赏峡谷风光是突尼斯的特色旅程之一。时长2个小时的旅程,让游客尽享塞勒德家峡谷中的奇特地貌。

作为在沙漠与峡谷间开行的旅行列车,“红蜥蜴(Lezard Rouge)”的名称再恰当不过——深红色的车身穿梭在土黄色的峡谷之中。这条狭窄的线路是19世纪末由法国人修建,并用于运输磷矿,而“红蜥蜴列车”则是后来法国送给当时的突尼斯国王的礼物。在20世纪末,突尼斯对这条线路进行了改造,“红蜥蜴列车”经过翻修之后则被用于供游客参观和游览。

如今,乘坐“红蜥蜴列车”观赏峡谷风光成为了众多赴突尼斯旅游的游客必选的项目之一。深红色的车身、黑色的铁铸挡板栏杆和脚踏板,以及车内古香古色的灯具和饰品,让游客情不自禁地回忆起昔日这辆列车的庄重典雅。


对于热衷环球旅行的背包客来说,突尼斯南部的马特马他(Matmata)地区并非陌生的地方。对于不熟悉突尼斯的人来说,马特马他稍显“遥远”,但当听到以下消息的时候,可能会恍然大悟——曾经一度风靡世界的科幻系列电影《星球大战》的拍摄地就位掩藏在马特马他的沙漠中,天行者的家乡达度尼星球的外景就取自于此。

地势起伏不平,寸草不生,宛如月球表面,这就是这片沙漠的写照。一眼望去,视线之内尽是沙丘起伏,或许这就是当初《星球大战》的导演选择此地作为外景的原因之一。掩藏在沙漠中的《星球大战》拍摄场址占地不大,约有1公顷左右。人工砌筑的方底圆顶房屋完美地构筑了《星球大战》所需要的村落场景,但经历近20年的风吹沙蚀,许多房屋如今出现了破损。


杰尔巴岛位于突尼斯东南部海域,面积约为500多平方公里,人口1.2万,堪称地广人稀。遵循靠山吃山、靠海吃海的“原则”,杰尔巴岛充分利用了其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和条件,吸引了大量外国游人的到来。

杰尔巴岛距离撒哈拉沙漠并不遥远,但二者的风景与特色却截然不同。由于地理位置重要,杰尔巴岛港口曾经一度是海盗和地中海各强国觊觎的对象,如今的杰尔巴岛则成为了众多游客游览和参观的热点地区。

杰尔巴岛港口水浅、海面平静,非常适合出海游玩。突尼斯借此把杰尔巴岛打造成为了一项旅游资源——慕名而来的游客可以乘坐“海盗船”畅游地中海。乘坐当地渔民驾驶的海盗船,游客可以尽情欣赏如画般的地中海风景,还可以随渔民撒网捕鱼,共享收获的乐趣。兴起的渔民有时还会拉上游客,以颇具当地特色的舞蹈来表达对远道而来的客人的欢迎。


游览突尼斯,迦太基古城遗址是必去景点之一。这不仅仅是因为迦太基旧址风光秀丽,还因为这一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的遗址,记录了一千多年的迦太基文化和历史。

迦太基古城遗址,位于突尼斯首都突尼斯城东北约17公里处。迦太基帝国是腓尼基人于公元前8世纪建立的城市国家,曾一度国力强大,但后来在三次布匿战争中均被罗马打败。迦太基城随后遭罗马军烧毁,夷为废墟。

“迦太基”在腓尼基语中意为“新的城市。关于这个城市,还有一个美丽的传说。相传这样一个曾经的强盛帝国的创始人是一位名叫艾丽莎的漂亮公主。为了逃避王室的追杀,她带着随从乘船西渡来到迦太基,并决定在此地建城。然而这样的举动惹怒了当地的贵族,根据当地柏柏尔人的习俗,禁止外来人占有超过一张牛皮大小的地方。机智的艾丽莎则从这一习俗中找到漏洞,把牛皮剪成一根根又细又薄的皮条,用皮条围圈,并最终获得了建城所需的地盘。


凯鲁万位于突尼斯的东北部。从城市的角度来讲,凯鲁万无论繁华程度还是规模,似乎都很难与北部的突尼斯市、东部的苏赛以及南部的斯法克斯一较高下。但就是这么一座城市,却承载着阿拉伯世界第四大圣城的美誉。

凯鲁万城内清真寺星罗棋布,其中最负盛名的是位于城东北隅的奥克巴清真寺,在当地又称为“大清真寺”。拥有北非历史最悠久、规模最大清真寺的奥克巴,也因此与麦加、麦地那、耶路撒冷齐名。

奥克巴清真寺是公园700年前后阿拉伯人“西征”的产物。经过多年征战征服了突尼斯土地上的柏柏尔人之后,阿拉伯人开始在这片北非的土地上传播自己的文化、艺术和宗教。作为伊斯兰教象征的奥克巴清真寺随之诞生。


终于身临其境地感受到了蓝白小镇的气息……对于很多中国游客而言,突尼斯的蓝白小镇并非陌生的地方,网络上广为流传的关于这个以蓝白色调为主题的小镇的照片,无时无刻不向读者们叙述这个小镇的美好。如今,笔者则有机会近距离感受这种蓝白色调带来的清新感。

西迪•布•赛义德(Sidi Bou Said)——这就是蓝白小镇的名字。从突尼斯首都突尼斯市驱车前往蓝白小镇,只有半个小时的车程左右。路途之中,曾听说有的突尼斯人的工作地点位于突尼斯市,而家却安在蓝白小镇。在抵达这个小镇子之后,笔者才真正体会到这种“劳逸结合”的生活方式的让人羡慕之处。

依山傍水,遥望首都,面向地中海,蓝白小镇安安静静地坐落在蓝天碧水的结合地。不见高楼大厦,落入视野的仅仅是低矮的楼房,整个小镇的建筑风格透露出丝丝的低调与静谧。白色的墙、蓝色的门窗和栅栏……蓝白的主色调不仅不显单调,反而让生活在钢筋混凝土构筑的大都市牢笼中的外乡客,感觉到一种简洁和清新。

很不巧合,笔者抵达蓝白小镇的时候,恰逢接连的阴云天气。蓝天映衬白云、碧水的一幕未能如期出现,这让慕名而来的笔者颇为沮丧,大有定会空手而归。但随后漫步小巷,人随心动,方能请倾听到这个蓝白世界的喃喃私语。

如果喜欢清静,那么你大可沿着静谧而蜿蜒的小巷独自漫步,感受这个地中海小镇独有的风情;如果你喜欢热闹,那么你可以去街边的咖啡馆点上一杯咖啡,选择门外的一处桌椅,与操着不同语言的游人“侃侃而谈”;如果你刚刚美美地饱餐了一顿,那么你则可以围绕镇子散步遛食,不要担心迷路,当地友好的居民随时可以为你指点方向。

除了白墙、拱门、蓝色的窗户和栅栏之外,游人可以随时随地看到各家各户门前或者墙头种植的花花草草。绿色的草和各色的小花不仅没有给蓝白主色调“添乱”,反而更为镇子增添了一抹绚丽的风景线。镇子上的人家似乎都喜欢在门前住上那么一两棵橘子树,树上挂满了沉甸甸的橘子,那绿色树丛掩映下的点点橙色,总是给人一种莫名的欣喜感。

漫步在小镇的主街道,随处可见游人如织。来自世界各地的游人或是带着一份好奇把玩着街边摊位上的工艺品和小装饰品,或是连吆喝带比划与店家砍着价。另一吸引游人的景点是镇子上最出名的面包圈店——一家如同小卖部一样的不起眼店面,刚出炉的面包圈通常还未冷却就已被购买一空。远道而来的游人提着一袋面包圈边走边品尝——所品味的不仅仅是美食,还有这家古老面包店所见证的小镇经历的百年沧桑。

或许很少有人会知道,世界上保存最完整的斗兽场不是大家耳熟能详的罗马斗兽场,反而是坐落在突尼斯的一个小镇上。这便是埃尔•杰姆斗兽场。

埃尔•杰姆斗兽场建于公元3世纪初,严格来说,堪称罗马古斗兽场的“远亲”,见证了古罗马帝国对这个北非小国的数百年统治。埃尔•杰姆小镇位于凯鲁万和苏塞两大城市之间,从前者驱车前往,只需半个钟头左右。距离镇子尚且遥远,就能看到静静矗立的仿佛要塞一般的埃尔•杰姆斗兽场。

说埃尔•杰姆斗兽场见证了古罗马帝国的兴衰成败并不为过。在1700多年前,古罗马帝国在非洲大路上留下了这一建筑——如今被誉为世界三大斗兽场之一,其规模仅次于罗马斗兽场。之后,随着古罗马帝国的没落和分裂,对这个非洲小国的统治也日渐式微直至消亡,但埃尔•杰姆斗兽场却成为古罗马人留下的浓墨重彩的一笔。

150米长,124米宽,36米高,可容纳近4万观众……这一串数字无不说明了埃尔•杰姆斗兽场的庞大。但真正身临其境,方能感受到斗兽场的恢弘气势。拱门、廊柱和雕刻的特点让埃尔•杰姆斗兽场时时刻刻诉诸游客,自己身上所印下的罗马印记。据说,这一椭圆形的竞技场是用一块块巨石垒筑而成,而这些巨石则是由当时的奴隶从数百公里外的开采和搬运而来。这些巨石上,至今仍然保留着当时凿过的斑斑痕迹。

但更能体现历史的,是埃尔•杰姆斗兽场的真正用途——角斗。站在场内仰望四周高耸的看台,仿佛依然能够感受到当初王孙贵族的呐喊声,以及野兽和角斗士的怒吼声。经历了千年风吹雨打的斗兽场,如今似乎仍然冲刷不掉那段历史的血腥味道。当时用于关野兽和奴隶的地牢如今仍然存在,通过一段黑漆漆的阶梯,即进入斗兽场的“地下世界”,游客完全可以感受到被关押于此的角斗士们当时的无助和挣扎。

千年过后,古罗马帝国的光辉散尽,埃尔•杰姆斗兽场依然岿然不动,但却也经受不住时间的消磨。穿行于如同城堡般的埃尔•杰姆斗兽场,举目可见高大的廊柱和拱门被损毁后的景象,颇有些“断壁残垣”的意味。而在“断壁残垣”间,游人时不时可见到鸽子栖息于此。“和平信使”与充斥血腥暴力的竞技场相应相称,不由让人激起些许对历史的思考。

埃尔•杰姆斗兽场的光辉不在,但是横卧身边的小镇却日渐繁华。透过廊柱间的空隙,小镇的繁华即进入视野之内。车水马龙,行人如簇,已经很难分清究竟是眼前的庞然大物见证小镇的兴盛,还是小镇见证了斗兽场的成败。在1979年,埃尔•杰姆斗兽场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而这个小镇也因为这座被誉为“罗马帝国在非洲的标志和象征”的斗兽场,正吸引着越来越多众多的外国游客的光顾。

对于众多的中国游客来说,三毛一本《哭泣的撒哈拉》似乎激发了更多的冒险者心底的那份期望。荒凉苍茫向来是大漠的写照,但如果在大漠行进的游人突然发现一处可供歇脚的酒店,那份心底的欣喜之情可能是旁人谁都体会不到的。3辆车、11人——我们从杜兹出发,前往寻找着出撒哈拉沙漠中的歇脚之处——“火星”帐篷酒店。

杜兹只是突尼斯南部的一个小镇,规模小,不起眼。但是它的名号可不小,因为最靠近撒哈拉沙漠而被誉为“撒哈拉的门户”。我们在这个小镇补充“粮草”之后,开始向撒哈拉腹地行进。外来的游人不仅很难找到“火星”帐篷酒店的位置,甚至有可能自己迷失在沙漠中,这是随行的导游在途中告诉大家的。在随后的行程之中,我终于明白了其中的警示。

撒哈拉沙漠中根本没有路,四周尽是无边无垠的沙海和连绵起伏的沙丘。好在向导驾驶前车开路,我们一路紧紧相随,唯恐在这没水、没电、没信号、没网络的荒凉之地走丢了自己。100多公里的路程,我们乘车颠簸了3个多小时,终于赶到了目的地——“火星”帐篷酒店。

“欢迎来到火星”——帐篷酒店外的迎客牌上中英文标注的欢迎语让远道而来的我们顿时语结,大有他乡遇故知之感。标志牌之后则是帐篷酒店的“真容”,一片星星点点的白色帐篷组成了这处大漠中的遮风挡沙之所。

60顶帐篷、160个床位——这是帐篷酒店的老板Riadh Mnif所描述的这家完全生态风格酒店的规模。掀开帐篷,首先印入视线的是一套让人舒心的寝具——柔软的大床、沙发,细心的老板甚至还配置了衣帽架、地毯、脸盆架和烛台。没有灯火通明、没有热闹喧嚣,一切都显现出天然原始的风格,让游人尽弃世俗的牵绊和挂念,完全融入到这一最自然的憩息之地。

运气很不错,我们抵达帐篷酒店的时候即将迎来日落。静静地坐在沙丘之上,看着太阳缓缓地躲进地平线之下,红霞染遍天际。随后,夜幕慢慢笼罩了整个营地,夜空中的星星日渐明朗。酒店“餐厅”门外的空地上已经升起了篝火,外来的游人坐在木制的躺椅上,惬意地喝着咖啡,与操着不同语言的游客聊着各自的见闻。

2月末,夜间的撒哈拉,阵阵凉风吹来,但我们已经顾不上裹紧外套,注意力全都被酒店的“特色晚餐”所吸引。酒店的“大师傅”亲自露天表演“烤大饼”,将已经燃烧近一个钟头的火堆挪开,挖出一个直径半米左右的浅浅沙坑,然后将揉好的面饼放入其中,之后轻轻覆上一层薄沙,再将火堆移回原位。在闲聊中等待半个多小时之后,散发着香气的烤饼“出炉”了。

对于很多游客来说,憩息帐篷酒店可能更多的是感受到辛苦寻觅之后,获取目标的刺激感。但当你融入这种生存风格之后就会发现,在这没水、没电的地界,许多俗世的烦恼也随之而去。你所要做的,就是感受大自然赐予的那一份轻松和恬适。

此“麦地那”非彼麦地那!在阿拉伯语中,“麦地那”偏向于“老城区”的解释略多一些。在突尼斯的首都突尼斯市,就有一处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为世界文化遗产的“麦地那”。这是该国境内7个保存相对完整的老城之一。

从卡斯巴广场出发,经过财政部、内政部等一众政府部门的门口,我们见到了充满阿拉伯气息的麦地那。老实说,初次见到突尼斯市的老城区时,第一感觉是我来到了一条满是古老阿拉伯风情的步行街。这里集中了住房、店铺、作坊,商品种类繁多,密密麻麻的小商铺琳琅满目,手工编织的精美挂毯、手工制造的精致小饰品应有尽有。

但是,切记按捺住猎奇的心思,因为游客极有可能迷失在这弯弯曲曲如迷宫一般的麦地那。突尼斯市的麦地那由蜿蜒的小路和拱形的通道组成的,3-4人并肩宽的小道曲曲折折不知通往何处,而且中间往往还会分出一些岔路。不过,迷路之后你可以询问身边经过的当地人,他们会热情地为你指明道路。

弯弯曲曲的小道两边是矮矮的白色小楼房,楼房底层则开辟成为大大小小的挂毯店、饰品店、铜器店、银器店和皮革店,店铺的老板热情地用各个国家的语言喊着“你好”,时不时会招揽过往的游客到店中观赏自己的商品。

对于初来乍到的游客来说,这儿的大小店铺看起来似乎都一样,因而千万别想以某家店铺为参照物来寻找同伴或者约定碰头地点,更不要寄希望于自己的方向感,大同小异的伊斯兰风格足以让你在这个迷宫中不停地打转。

麦地那虽然继承了古老的气息,但其生活节奏却无处不透露着闲适与悠然。麦地那并非只是游客们光顾和参观的场所,当地人在其中也有自己的消遣地,最为典型的就是水烟馆。如果你在小道上,看到有那么三、两位上了年纪的老人家围着一张小桌抽水烟,那么附近一定会有一家水烟馆。馆内没有我们常见的“烟雾缭绕”,老人们悠悠然地聊着天、抽着水烟,兴起时还会热情地邀请好奇的游客抽上两口,并与游客合照。

乘坐“红蜥蜴列车”观赏峡谷风光是突尼斯的特色旅程之一。时长2个小时的旅程,让游客尽享塞勒德家峡谷中的奇特地貌。

作为在沙漠与峡谷间开行的旅行列车,“红蜥蜴(Lezard Rouge)”的名称再恰当不过——深红色的车身穿梭在土黄色的峡谷之中。这条狭窄的线路是19世纪末由法国人修建,并用于运输磷矿,而“红蜥蜴列车”则是后来法国送给当时的突尼斯国王的礼物。在20世纪末,突尼斯对这条线路进行了改造,“红蜥蜴列车”经过翻修之后则被用于供游客参观和游览。

如今,乘坐“红蜥蜴列车”观赏峡谷风光成为了众多赴突尼斯旅游的游客必选的项目之一。深红色的车身、黑色的铁铸挡板栏杆和脚踏板,以及车内古香古色的灯具和饰品,让游客情不自禁地回忆起昔日这辆列车的庄重典雅。

在游客悉数登上列车之后,“红蜥蜴”冒着黑烟开始了自己的行程。告别小镇之后,列车载着游客一路翻山、过隧道驶进了塞勒德家峡谷。透过窗户,游客可以观赏列车两旁峡谷特有的风光——或是一望无际的戈壁上沙丘起伏,或是一弯流水从刀削斧劈般的陡壁间流出,或是巨石耸立,一切仿佛只应出现在电影之中。

列车偶尔还会穿过隧道,激起的气流迎面吹来,甚至让呼吸也变得急促。临近终点的时候,视线中一望无际的戈壁变换了背景,陡峭的绝壁矗立在轨道两侧,大自然的恢弘气势尽显无遗。列车抵达重点之后,会停车大约10分钟,游客可以下车用相机记下两旁的阿特拉斯山脉的风光以作留念,也可以静坐车上感受微风吹拂的喜悦,让自己融入大自然之中。

但是,满心欢喜的游客可千万不要因为流连忘返,而忘记登上返程的“红蜥蜴列车”。

对于热衷环球旅行的背包客来说,突尼斯南部的马特马他(Matmata)地区并非陌生的地方。对于不熟悉突尼斯的人来说,马特马他稍显“遥远”,但当听到以下消息的时候,可能会恍然大悟——曾经一度风靡世界的科幻系列电影《星球大战》的拍摄地就位掩藏在马特马他的沙漠中,天行者的家乡达度尼星球的外景就取自于此。

地势起伏不平,寸草不生,宛如月球表面,这就是这片沙漠的写照。一眼望去,视线之内尽是沙丘起伏,或许这就是当初《星球大战》的导演选择此地作为外景的原因之一。掩藏在沙漠中的《星球大战》拍摄场址占地不大,约有1公顷左右。人工砌筑的方底圆顶房屋完美地构筑了《星球大战》所需要的村落场景,但经历近20年的风吹沙蚀,许多房屋如今出现了破损。

漫步在这个小村落,感受着其独特而质朴的气息,突然对《星球大战》中的场景有种身临其境的感觉。一些早有准备的游客甚至实现备好了经典的暗红色披风,身着这一装束徜徉在村落间,来寻找那已经失去已久的“星战”记忆。

依沙丘而建的村落,为当初的拍摄工作提供了极佳的拍摄位置。为了打造这一景点,突尼斯政府经常将一些重要的音乐会等大型活动的举办地安置于此。我们赶到的时候,正赶上当地筹备一场传统音乐与电子音乐相碰撞的音乐节。正在搭建舞台的工作人员不仅不介意我们这群陌生人的到来,反而热情地邀请我们四处参观。

“音乐节不需要购买门票,无论是游客还是当地人,谁想来观看都可以过来。”我们的司机马哈森笑着告诉我们。但遗憾的是,这场音乐节的筹备工作需要持续近一周时间,我们只得与这场盛事擦肩而过。

杰尔巴岛位于突尼斯东南部海域,面积约为500多平方公里,人口1.2万,堪称地广人稀。遵循靠山吃山、靠海吃海的“原则”,杰尔巴岛充分利用了其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和条件,吸引了大量外国游人的到来。

杰尔巴岛距离撒哈拉沙漠并不遥远,但二者的风景与特色却截然不同。由于地理位置重要,杰尔巴岛港口曾经一度是海盗和地中海各强国觊觎的对象,如今的杰尔巴岛则成为了众多游客游览和参观的热点地区。

杰尔巴岛港口水浅、海面平静,非常适合出海游玩。突尼斯借此把杰尔巴岛打造成为了一项旅游资源——慕名而来的游客可以乘坐“海盗船”畅游地中海。乘坐当地渔民驾驶的海盗船,游客可以尽情欣赏如画般的地中海风景,还可以随渔民撒网捕鱼,共享收获的乐趣。兴起的渔民有时还会拉上游客,以颇具当地特色的舞蹈来表达对远道而来的客人的欢迎。

值得一提的是,乘坐海盗船体验地中海风情并非杰尔巴岛地区的唯一标签,乘船出海的游客还可以中途登陆火烈鸟岛,享用这个地中海小岛特有的美味。火烈鸟因其展翅时所显露出来的红色如火的羽毛而得此称谓,火烈鸟岛是火烈鸟的重要栖息地之一。我们并未能在2月份的岛上见到这一美丽的鸟儿,遗憾之余,却在岛上享用了一顿别开生面的午餐——烤鱼烤螃蟹,备感欣慰。

当然,美丽而静谧的杰尔巴岛不仅于此。你还可以乘坐轮渡——免费的,感受当地民众的生活节奏。客满之后,渡轮开动了。攀上渡轮的高架桥,坐在座椅上和当地民众一起驶向海的对岸。你可以享受阳光的暖照、海风的轻抚,还可以与当地人闲聊打发时间,尽情地融入到当地的生活节奏之中,让自己的心灵尽享闲适与惬意。

游览突尼斯,迦太基古城遗址是必去景点之一。这不仅仅是因为迦太基旧址风光秀丽,还因为这一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的遗址,记录了一千多年的迦太基文化和历史。

迦太基古城遗址,位于突尼斯首都突尼斯城东北约17公里处。迦太基帝国是腓尼基人于公元前8世纪建立的城市国家,曾一度国力强大,但后来在三次布匿战争中均被罗马打败。迦太基城随后遭罗马军烧毁,夷为废墟。

“迦太基”在腓尼基语中意为“新的城市。关于这个城市,还有一个美丽的传说。相传这样一个曾经的强盛帝国的创始人是一位名叫艾丽莎的漂亮公主。为了逃避王室的追杀,她带着随从乘船西渡来到迦太基,并决定在此地建城。然而这样的举动惹怒了当地的贵族,根据当地柏柏尔人的习俗,禁止外来人占有超过一张牛皮大小的地方。机智的艾丽莎则从这一习俗中找到漏洞,把牛皮剪成一根根又细又薄的皮条,用皮条围圈,并最终获得了建城所需的地盘。

现在所见到的迦太基古城遗址,由罗马人在公元前146年-公元439年占领时期重建。从残存的遗迹可知当时规模庞大、配置完善。经过1800多年的风吹雨打之后,当时的一些城墙、宫殿、住所、防御工事以及港口等建筑如今依稀可辨。突尼斯政府正筹划把整个迦太基古城建成一个“国家考古公园”,以保全这一伟大的古迹。

踏上这个古邦的遗址,随处可见零星散落的碎石断柱。透过残存的厚重墙基、粗大但雕刻精美的圆柱,依稀可联想当初的帝国盛况。遗址处建有迦太基博物馆,掩印在一排青葱的松树之后。博物馆收藏有迦太基考古区出土的各个历史时期的文物和资料,向参观者一一展示当初的繁荣景象。

凭栏眺望远处,忙忙碌碌的迦太基港则呈现出一副繁华景象,仿佛走出了那段征战不断的历史。而脚下的遗址却依然沉浸在回忆之中,向游人叙述着千年前的辉煌。

凯鲁万位于突尼斯的东北部。从城市的角度来讲,凯鲁万无论繁华程度还是规模,似乎都很难与北部的突尼斯市、东部的苏赛以及南部的斯法克斯一较高下。但就是这么一座城市,却承载着阿拉伯世界第四大圣城的美誉。

凯鲁万城内清真寺星罗棋布,其中最负盛名的是位于城东北隅的奥克巴清真寺,在当地又称为“大清真寺”。拥有北非历史最悠久、规模最大清真寺的奥克巴,也因此与麦加、麦地那、耶路撒冷齐名。

奥克巴清真寺是公园700年前后阿拉伯人“西征”的产物。经过多年征战征服了突尼斯土地上的柏柏尔人之后,阿拉伯人开始在这片北非的土地上传播自己的文化、艺术和宗教。作为伊斯兰教象征的奥克巴清真寺随之诞生。

去突尼斯旅游特价线路
相关文章
全国免费电话:4006968188旅游预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