岭南秦汉古道南天门将申报第九批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 南天门古道简介及遗迹有哪些
2017-08-15 17:00:37
连州古道南天门
为了活化古驿道沿途的珍贵古迹和历史建筑,连州市丰阳村古建筑群和南天门古道将申报第九批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日前,省文物局相关领导到连州市丰阳镇古建筑群和大路边镇南天门古道,对相关工作进行指导检查。
目前,连州初步完成8条古驿道沿线212个自然村的调查工作,连州除了南风坳、西岭、凤头岭、顺头岭4条连接湖南的古驿道外,还有通往连南三江、连山大龙山、阳山黎埠以及阳山小江4条通往周边县市的古驿道。
秦汉时沟通五岭南北第一条古道
骑田岭是五岭山脉之一,汉晋以来又曾称腊岭、折岭、黄岑岭,桂阳岭等名。古语载“骑田岭在郴州南,即黄岑山,亦名黄箱山,今谓之腊岭,郴水所出,髙千余丈。南接广东阳山县界,北寒南燠,气候顿殊”。广东省政府特聘参事、广东省珠江文化研究会执行会长、暨南大学考古与文化遗产研究所副所长王元林教授说,骑田岭余脉在粤北一带纵横,巍峨的山脉令人望而生畏,由河谷、盆地天然构建的山间隙道,则是沟通中原与岭南交通的绝佳通道。他表示,古代桂阳以及骑田岭,不但是中原进入南越的关隘,而且还是中原与岭南的分水岭,也是交通的要道。
上一页123下一页
连州为汉桂阳郡所在地,其地理位置十分重要。广东省珠江文化研究会专家在清远连州考察发现,位于骑田岭南余脉顺头岭的南天门古道,是秦汉时期沟通五岭南北的第一条古道。如今,南天门古道山巅尚存嵌有“南天门”三字石碑的凉亭,仍有古民居及古驿站客栈。
据了解,南天门古道又称楚越雄关秦汉古道,因这条古道有秦汉两代的史料记载。据史料载:秦始皇三十三年(公元前214年)派任嚣、赵陀二尉分三路入岭南,其中一路经此古道直下番禺(广州)。而在东汉章帝时期,大司农郑宏奉命将骑田岭古道铺设成了由岭南通往京城的“康庄大道”。这条古道陡峭险峻,上山下岭很艰难。唐朝元和十年(公元815年),刘禹锡被贬为连州刺使时,走的也是这条古道。他带着一家老小翻过骑田岭后,不禁感叹而歌:“桂阳岭,下下复高高,人稀鸟兽骇,地远草木豪,寄言千金子,知余歌者劳。”
连州当地文史专家曹春生在《古府远韵》称:“南天门古道宽约三米,在山岩上一级级开凿出来,从山下到山上共有八千八百多级。”广东省政府特聘参事、省海上丝绸之路研究开发项目组组长、省珠江文化研究会会长、中山大学教授黄伟宗也表示,这条古道的最大特点是“水陆联运”,即越岭后与连江水相接,南下可直达广州,因此具有连接海陆丝绸之路通道的价值和意义。
古道遗迹:
古青石板路
南天门古道历经二千多年,至今尚有一段遗迹:从现连州山塘顺头岭村前的“南天门”始,一块块宽约50厘米,长约一米三的开凿有防滑槽的青石板,沿着山势砌成宽约两米石板路,上千级石阶婉如天梯直泻山下的白土脚村,总长约两公里,路最宽处约三米。如今历经沧桑的古道早已荒芜,杂草丛生;久经人行马踏,坚硬的青石也变得坑洼不平,显得满目疮痍。
上一页123下一页
广荫亭
又称南天门亭,位于顺头岭老铺街尾的粤湘古道突出的山嘴,始建于已无史料记载,今建筑为清代乾隆年间重修。凉亭的两个大门是用青石条架成的拱门,拱门上各有一块题写亭名的石匾额。亭北门镶匾“广荫亭”,寓意为广大商旅带来福音(荫)。亭南门嵌额“南天门”,其意思一方面指五岭之南,岭南门户;另一方面为地理位置高,彷如五岭南麓天界之门。“广荫亭”内四周摆放着大块的青石方条,石亭内的南北大门旁还摆两个蓄水槽,古时候凉亭有专司桃水的水工,水工每天将石槽注满清水,供行人和骡马饮用。
怀清亭
以前曾称广济亭。于顺头岭至百土脚的半山间,初建于清顺治十八年(1661年)。清乾隆五十八年(1793年)及清同治年间、辛亥革命初年曾多次重修。凉亭为木石结构,四面墙和门楣全部都是用青石条砌成,瓦瓴上也压着青石条,石头上雕刻着宝葫芦装饰,整座凉亭既美观又坚固,历经数百年,至今还非常完好。凉亭内四周摆放着大块的青石方条,石方条已被行人坐得光滑如镜,石亭内的南北大门旁还摆两个蓄水槽。古时候凉亭有专司桃水的水工,水工每天将石槽注满清水,供行人和骡马饮用。
伙铺
为明清建筑,现顺头岭老铺的沿古道两旁建设的房屋,白天把门摊开置商品,晚上收起当门紧闭,一举两得。由于房子狭长而称为“竹筒屋”,又因门面铺位,经常有客人食宿,不分东西南北陌生熟悉与否,“搭伙”住在一个大房间里,故称“伙铺”。更由于商家来自湖南广东各地,所以,顺头岭村的老铺、新铺为典型的“九家十姓”,成为名副其实的“七十二家房客”。
上一页123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