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门百年老当铺保存完好 见证历史
2013-05-06 10:00:48
德成按现景
据《人民日报》报导,这里曾经是澳门最繁华的“CBD”(中央商务区),今天是访澳游客必到的“手信街”。只是很少有人注意到人流如织的新马路上,这座不起眼的灰色三层小楼上那“德成按”三个字意味着什么。但如果跟上了年纪的澳门人提起“老当铺”,他们一定会想到当年这间声名显赫的澳门第一当铺。
古老行业的兴衰起伏
根据史料记载,澳门的当铺早在清朝就已出现。上世纪三四十年代典当行业在澳门迅速发展。港澳的典当业全盛时期可以分为“当”、“按”和“押”三种,其中以“当”的经营资金及规模最大、最雄厚,“按”则次之,“押”的资金最小。如今“当”已消失多时,虽然“押”的利息最高、周期最短,但抵押物品所得的金钱较多,因此成为赌徒或急需现款的人士经常光顾的地方。
澳门的典当业与赌博业息息相关,当铺集中在繁华而接近赌场的地区。赌场均为24小时营业。又因为赌客大都来自香港,因而一些当铺还设了"澳门押,香港取"的特别经营方式,只要顾客要求,便有专人送到邻埠的押店让客人赎物。
时至今日,澳门街头看到的典当行,往往是赌场周边开设的“押”,其经营方式和规模与过去相比,已发生了巨大改变。
导赏员阿荣在遮羞板前介绍
百年老店的前世今生
德成按始建于1917年,坐落于繁华的新马路上,由富商高可宁、黄孔山耗资3.6亿两白银开设。整个德成按由4栋建筑物组合而成,分别是当楼、货楼、银号以及商铺。它以富衡银号为中心,三层高的当楼建在街角,后面是高达22米状似碉楼的七层货楼,货楼和当铺之间有一条长长的窄道,又名"冷巷",起到防火的作用。
当铺的柜台高高在上,借款者需要举起抵押品才能递进窗口,故接待员称为"朝奉",也叫"二叔公"、掌柜。在大门与柜台间有一木板称为"遮羞板",功效有二:一来防止路人看到有损客人颜面,二来防止歹人看到贵重物品起意作恶。柜台里有"票台"和"折货床"以进行交接手续。
当时的当铺不仅是应付一时之需,而且具有现代银行保险箱的职能。有钱人家的贵重物品亦会放在这里保管,当铺则根据对象自身的价值收取适当的费用。而当铺收物并没有门坎,无论是什么东西只要有几分价值就可当几分。
上世纪70年代末至80年代,澳门经济开始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银行业的兴起及一些新式押店的应运而生,大大地影响了旧式的典当业。因此许多旧式当铺相继结业,"德成按"就是其中的一个缩影。
1993年,这座曾经是澳门最大的当铺宣告结业。
德成按内部
穿越历史留下足迹
德成按结业后一直空置,及至2000年后,业主有意将其出售改建。这时澳门政府主动与业主接洽,最后商定政府出资140万澳门元进行修葺,修葺后的当楼底层和货楼作为典当业展示馆,其他层及相邻的富衡银号,则交由业主使用,现在是包含"金庸图书馆"在内的"文化会馆"之所在。2003年3月21日,典当业展示馆正式开放,香港著名作家金庸、专栏作家蔡澜等出席了开幕仪式。
记者花5澳门元买票后走进了这座已经"华丽转身"10多年的老当铺。一进门,迎面就是高达1.7米的柜台,柜台上的铁栅栏直抵天花板,左右各开了一个窗口分别处理"当"、"赎"业务,顾客必须踮着脚、仰着头才能将要抵押的对象递进窗口。
经修复后的德成按完全保留了原貌,门窗雕花﹑螺旋楼梯﹑中庭采光等内部建筑风格依然。狭长的票台、货架、器具、印章、当票、账簿、旧照片等,让走进来的人仿佛回到那遥远动荡的年代。
受益于官、民、商三方合作发展的创新模式,这栋原本面临拆除的老字号,如今成为独具澳门特色的旅游景点。2004年,德成按修复项目荣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文化遗产保护奖荣誉奖。2010年,德成按被"原封不动"地复制到了上海世博会最佳城市实践区。
今天,这座保存完好的老当铺依然静静地屹立在原来的位置,穿越近百年的历史,向人们诉说它曾经的风光和故事。
责任编辑:刘艳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