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海外国际旅行社,专注于企业包团旅游、拓展培训!
你的位置:首页 > 旅游资讯

豆瓣旅行:势在必行的四大逻辑(上)


   【环球旅讯】(评论员 西门柳上)前言:“去”而复返,一晃就是七年,豆瓣再推旅行,毫不意外,却别有意味。

  豆瓣既有“驴宗”的前因,又有UGC的厚积薄发,以及兴趣图谱的水到渠成,更适逢移动浪潮势不可挡,O2O方兴未艾,兼之在线旅游风起云涌,变局在即,此时不推,更待何时。

  豆瓣旅行,势在必行。究其原因,有四大逻辑,即内容的逻辑、社交的逻辑、产品的逻辑和生意的逻辑。限于篇幅,上篇主要阐述内容的逻辑,其他部分将在后续文章中进行介绍。

  无内容,不豆瓣。

  豆瓣的UGC内容,向来以其高质量而独树一帜。尽管被贴上“小众”的标签,实际上已是大众流行文化的发源地,电影“失恋三十三天”的故事便出自豆瓣的连载帖。

  而基于庞大的UGC内容所形成的图书、电影、音乐的结构化数据库,以及智能算法,即便在景点上,豆瓣仅仅只是再依葫芦画瓢复制一番,再不济也是一个蚂蜂窝,所以极端点说,豆瓣旅行将会踏着蚂蜂窝、穷游的“尸体”,来奠定其在线旅游行业的江湖地位

  沿着读书开始,到电影、音乐,再到旅行,对豆瓣而言是一脉相承。在旅行中读书、看电影、听音乐,再自然不过的事。这也正是阿北(豆瓣创始人)的想法,未做豆瓣之前,阿北就有一个 “驴宗”的网站想法,未成。原因是,资源不足,阿北便想通过豆瓣读书先积累一批有传播力的用户,以曲线救国的方式来切入旅游社区。

  随后在2005年3月,豆瓣上线,一年后几十万用户,那时才是真正的小众。再然后,2006年6月下旬,拿到了联创策源的200万美金。

  那时,一面是web2.0概念如火如荼,一面是web2.0公司鱼龙混杂,尽管豆瓣在圈内已很有口碑,但是离钱仍然很远,用户规模依然有限;那时,连同阿北在内,豆瓣一共只有5名员工。但就在当年8月初,豆瓣的旅游产品“我去”即上线公测,可还没到年底,“我去”就从导航条上给拿下了,初战告败,折戟沉沙。

  所以,谁说豆瓣是慢公司了,豆瓣是慢中有快,有着自己独特的节奏。创业讲究天时地利人和,顿悟渐悟更有千秋,关键还是最后是否能立地成佛。从中可见,不管06年豆瓣推“我去”是本身想尽快打开局面也好,还是这作为本来谈融资的商业计划之一部分的兑现,一言以蔽之,用户规模没到,无天时地利人和。

  或许,阿北本来就知道这个“曲线”比原本设想中的还要曲。

  记得,阿北在一篇书评中说过这样一句话:”一个个想法碎片,正在新一代的Web上复制、变异、淘汰。”这话,同样适宜于豆瓣,在06年之后,一个个想法碎片,便在豆瓣的Web上复制、变异、淘汰。

  表面看上去,豆瓣在产品上鲜有大刀阔斧的改头换面,但是豆瓣的城池却在静悄悄不断的完善,不盲目的大兴土木,然后留下一片不可收拾的烂尾楼,也不是通过暴力拆迁的方式来进行城市改造。

  比如电影、音乐是对读书的复制,又各有各自的大大小小的变异,无论是小组,还是小站,还是同城,还是线上活动、豆瓣FM、豆瓣音乐人……以及各种用户体验的优化,豆瓣以自己的方式跨越了web2.0时代绝大多数网站的鸿沟——为避免老用户玩腻了,不断推出新功能,然后产品越来越复杂,然后新用户进来不知道怎么玩了,终于老用户流失、新用户滞涨——实现从300万用户到3000万用户,再到7000万用户。

  那么回头来再看,豆瓣所谓的“不运营,用产品表达”,其实不是不运营,而是不重以推广为目的的运营,而重在对产品形态所对应的生态的运营。君不见,豆瓣从图书、电影、音乐出发,却衍生出来了与现实生活息息相关,却有着更广范畴的丰富又生动的内容。

  因此,豆瓣的运营,是顺着用户需求来运营,而不是刺激暂时的繁荣,豆瓣的慢,是更注重长远,是“广积粮、高筑墙”,实在有别于开心网的煊赫一时,操之过急,杀鸡取卵,盛极而衰。当强运营推动社区崛起之后,应该以何种方式去稳固社区,使用户长期保持粘性,豆瓣值得学习。

  不久前Blogger、Twitter 创始人Evan Williams高调推出Medium,挑战互联网世界的内容规则——颠覆“快速更新”、“低质量内容”的互联网生态。而在我眼里看来,Medium所希望做的,在豆瓣上已经初步完成,而Medium要顺利抵达彼岸,尚未可知,因为重要的不是以何种方式发布内容,也不是以何种规则组织内容,而是内容生产和流通的生态的建立。

  那么,时至今日,豆瓣再推旅行,所带来的红利就是豆瓣上庞大的与旅游相关的内容。

  夸张点说,豆瓣这是无招胜有招啊。不要说06年,就是08年,有那么数千人在豆瓣就可称得上旅游类的人气小组。而现在,在豆瓣搜“旅行”,小组多达1万,搜“旅游”,小组也有近4000,豆瓣超过10万人以上的旅行类小组,更不在少数。

  举个例子,08年“出国自助游教室”豆瓣小组2000号人,如今已是19万,而且对应的豆瓣小站也有将近4万人。休学辞职去旅行,18万人;背包客人文地理,18万人;喜欢一个人旅行的女生,19万人;一起去旅行,20万人……俨然已是一个个不小的旅游社区的集合了,简单对比一下,磨房的用户总共也就25万。

  如果再拉近距离看下,这些旅游类豆瓣小组都极为活跃,沉淀了很多高质量的内容。“出国自助游教室”豆瓣小组创建者三少,出版了一本《出国自助游教室》的同名书;而“休学辞职去旅行”豆瓣小组创建者伊郎正计划出书,而书的内容就来自于小组的积累,伊郎在众筹网站追梦网上写道:

  “5年来,他们中的一些人完成了各自的长期旅行和间隔年,留下来无数精美的图片、触动人心的故事和独一无二的经历。整理出书是个不错的选择,可为那些期望在路上的人提供参考样本,从而不再梦游和神游。”

  毫无疑问,阿北很清楚的看到了这些旅游内容的沉淀,更清楚的看到数据背后的用户需求,虽然前后有不少豆瓣骨灰都曾希望豆瓣恢复“我去”,而阿北更相信的却是数据。

  在这里,你不要跟我说你已经不用豆瓣,抑或没用过豆瓣。

  因为,不管你用,还是不用,豆瓣都是不一样的豆瓣,你无可否认的是,对很多人而言,豆瓣已经是TA们生活的一部分,或者说,TA们生活的一部分就在豆瓣上。其中,与旅游相关的内容,有大量的碎片化信息,并且这些碎片化的信息,也聚合在各种不同的丰富主题之下,与此相符的环境场景之中。

  你瞧,光是小组已经把关于旅行的话题进行了自然而然的个性化分类,每个分类其实都对应着庞大的人群。曾任YouTube产品管理总监的Hunter Walk提到过一个观点:”垂直内容需要的不仅仅是收藏聚合,还需要与此相符的环境场景。”

  而豆瓣的内容,得天独厚的正是”与此相符的环境场景”,因此,从内容的逻辑上讲,豆瓣都有必要再推旅行,切入这一巨头必争的垂直领域,这叫因势利导,不是么?而在此基础之上,以合适的旅游产品释放出来,摇身一变说不定就是新的在线旅游巨头。

  不仅如此,豆瓣先天所具备的社交优势,以及所形成的兴趣图谱,将会进一步巩固豆瓣的旅游内容UGC,并支撑更大的想象空间,与蚂蜂窝先内容,后SNS,或者与在路上、面包旅行、蝉游记等新兴旅游产品的”UGC+社交”双管齐下,非常不一样。


深圳旅游公司 | 旅游攻略 | 旅游攻略 | 深圳拓展训练 |广东省内游 | 北京旅游攻略 | 东南亚物流 | 海外公司注册 | 香港旅游攻略 | 旅游攻略 | 华东旅游攻略 | 四川旅游攻略 | 江西旅游攻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