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约车VS出租车 你更中意谁?
2020-05-18 11:01:39
“现在基本都会优先选择网约车出行,因为网约车车况和服务都更好,但在赶时间的情况下偶尔也会选择出租车。”5月13日12时许,海口市民吴菲菲准备从龙华路友谊阳光城回家,她打开某网约车APP,输入起点和终点后下单,立刻就有司机接单,屏幕上显示车辆距她0.2公里,预计等待1分钟。
网约车虽然是个新事物,但它在本质上其实跟出租车十分类似,随着网约车市场份额不断扩大,网约车和出租车已然形成了竞争关系。海南日报记者走访发现,因为网约车打车方便、乘坐体验更好,越来越多的市民更倾向于选择网约车出行。
现象
网约车服务更优人气更旺
“相比传统的出租车,网约车有多方面的优势。”吴菲菲介绍,近两年她很少乘坐出租车。“身边的朋友也是如此,更倾向于坐网约车出行,感觉我们的出行习惯已经慢慢被网约车改变了。”
因拒载、绕行、不打表等问题,出租车经常遭市民游客投诉。近年来,虽然海口大力整治出租车行业乱象,也取得了一些积极进展,但这些问题仍未彻底解决。网约车的出现,让市民游客出行有了新选择。
“有一次下班时间乘坐出租车回家,司机一直在用对讲机聊天。”市民李先生说,“本来上了一天班就很累,车内环境如此嘈杂,体验非常不好。”
“而乘坐网约车就不会发生这样的情况,司机会比较重视乘客的感受,因为乘客下车后可以在APP上给他们作出评价,如果有差评对他们接单会有影响。”除了乘车环境,李先生还认为,网约车的车况更好。“网约车大多是私家车,车辆保养得好,车内卫生更干净,空调也凉快。”
据了解,市民乘坐网约车,网约车平台会根据起点和终点自动规划行车路线,车辆也有实时定位,这就可以避免司机绕路。“以前旅游去一个陌生的城市,在机场或火车站打出租车,就遇到过司机绕远路和拒载的情况,虽然现在这种情况少了,但能看到行车路线毕竟会更放心一些。”海口市民陈俊鹏说。
网约车有这么多优势,是否会取代出租车?不少市民认为并非如此。
“在赶时间的情况下,尤其是早晚交通高峰时段,我会优先选择出租车。”海口市民殷凯琛表示,“相较于网约车司机,出租车司机对城市的道路状况更熟悉,很多我们没去过的小街小巷他们都知道,而且驾驶技术更好,这样比较节省时间。乘坐网约车,经常会遇到新司机,比较耗时。”
分析
运营模式倒逼服务升级
“这么热的天气,谁都不愿意在小区门口晒着太阳打车,有时候还会半天打不到车。”陈俊鹏说,选择网约车可以用手机下单,出门前提前叫车,看车快到了再出门,十分方便。
网约车打车相对而言更方便。主要缘于网约车和出租车叫车机制的区别。乘坐传统的出租车,乘客需在路边等车,发现“空车”后向司机招手。而网约车则是由用户在带定位功能的手机上提出用车请求,再由程序自动派单给接客路程最近的司机,或是发送信息让周围司机抢单。
在出行保障方面,不管是网约车还是出租车,如果车辆手续齐全,司机上岗手续齐全,乘客的出行安全就会有基本保障。
网约车之所以拒载率低,是因为网约车司机只能通过平台接单;如果不使用网约车平台,考虑到每单的利润,出租车司机一般不愿意接短途乘客。“晚上去机场拉客,经常是空车跑去,还要在出租车通道等很久才能接到乘客,如果乘客的目的地很近,就赚不到钱。”出租车司机王师傅说。
此外,评价体系的不同则导致了司机服务态度的不同,“投诉网约车很方便,动动手指就可以,投诉出租车则要打电话,还要等出租车公司了解核实情况,这个过程比较麻烦。”陈俊鹏说。
建议
融合发展才是大势所趋
安全性、司机服务、打车便利程度是市民在选择交通工具时普遍关心的问题。
吴菲菲说,作为女性乘客,在夜间出行难免会有些担忧顾虑,所以希望有关部门加强对网约车、出租车行业的管理,网约车平台和出租车公司应严格落实持证上岗制度,定期对驾驶人员进行安全培训。
在改善出租车服务方面,陈俊鹏建议,出租车公司应加强对出租车驾驶人员的管理,建立奖惩制度,对拒载的出租车司机进行惩罚,同时完善评价体系,开通微信等网络投诉举报平台,让乘客们能及时方便地反映问题。
业内专家表示,网约车与传统出租车的矛盾实质上是管理体制跟不上,政府管理出租车行业的重点应该是促进出租车整体服务水平的提高,促进出租车行业积极运用新技术,更好地服务乘客。专家建议,只有实现网约车和出租车行业互补发展,才能真正改善市民出行体验。
“一旦出现对出租车司机的投诉,执法部门还面临调查取证的问题。”海口市道路运输管理处副处长吴钟龙表示,海口新投放的出租车已安装音频、视频监控系统,一旦有投诉办件,可以及时调取资料进行核实。
“开放、融合是未来的趋势,毕竟用户的习惯已经形成了。”上述专家认为,加快新旧产业融合,第一步可以通过后台把出租车、网约车的运行数据进行整合,将出租车纳入互联网出行体系之中,如果应用大数据进行派单,出租车的优势会显现出来。同时,网约车平台和出租车公司可以进行合作,携手将市场做大,此外还要从技术、制度、管理等方面着手,实现运营管理模式的革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