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旅游攻略

昔日君士坦丁堡,今朝伊斯坦布尔[二]

2014-03-12 00:01:00

在漫长的历史中,伊斯坦布尔曾经是罗马帝国、拜占庭帝国、拉丁帝国、奥斯曼帝国与土耳其共和国建国初期的首都,长期作为中东地区的政治和宗教中心。伊斯坦布尔兼收并蓄欧、亚、非三洲各民族思想、文化、艺术之精粹,从而成为东西方思想文化的一个重要交汇点。

两千多年来,伊斯坦布尔一直是重要的政治、宗教和艺术中心。作为土耳其的第一大城市,伊斯坦布尔的老城建于七座山丘上,所以又名“七座山丘的城市”。在历史上,伊斯坦布尔是一个商业中心,是黑海诸国商船必经之路,从亚洲丝绸之路和从中东、欧洲来的商品在这里形成一个集散地,是世界商贾云集地。

公元前7世纪,希腊人初建这座城市后,成为东罗马帝国的首都,于公元330年改名君士坦丁堡,别称新罗马;1453年奥斯曼土耳其人取得该城后,才开始叫伊斯坦布尔,从那时起,伊斯坦布尔一直是土耳其帝国的首都。1923年,土耳其共和国迁都安卡拉,但至今伊斯坦布尔仍是土耳其全国最大的城市。

伊斯坦布尔的历史,可以追溯到2600多年以前。它先后是东罗马、拜占廷、奥斯曼三大帝国的首都,长期作为中东地区的政治和宗教中心。并且此城建于亚洲、欧洲两大洲结合部,是"丝绸之路"亚洲部分的终点,它与欧亚大陆政治、宗教和艺术史上的重大事件联系在一起,东西方文化、伊斯兰教和基督教在这里相交流、相渗透,是东西方交流的重要地区。

君士坦丁大帝324年凭梦中先知的指示让拜占庭城成为帝国新首都的理想选址;但其实背后真正的原因可能是君士坦丁大帝于324年9月18日在博斯普鲁斯海峡的卓里波里斯战役终于击败了剩下与他共治的最后一位罗马皇帝李锡尼乌斯,结束了四位皇帝争斗的时代,并终于结束了名存实亡的四帝共治体制,而且当时拜占庭城附近的尼科米底亚(今伊斯坦布尔以东100公里的伊兹密特)亦是较高级的罗马首府城市。六年后的330年,拜占庭(当时更名为新罗马,后来亦称君士坦丁波利斯,意指君士坦丁的城市)被正式宣布成为罗马帝国的新首都。395年狄奥多西一世逝世后其两个儿子瓜分了罗马帝国,其中君士坦丁堡成为了东部拜占庭帝国的首都。作为王朝的首都,而且位于欧亚两陆的中心,君士坦丁堡的独特位置令它成为各国间的商业、文化与外交中心。

1204年,第四次十字军东征发起而夺取耶路撒冷,但十字军却转而攻占君士坦丁堡,该市被洗劫和亵渎。该市随后成为拉丁帝国的首都,十字军希望以这个国家代替东正教的拜占庭帝国。拜占庭帝国分裂成为数个国家,当中的尼西亚帝国在米哈伊尔八世率领下于1261年重夺君士坦丁堡。拜占庭帝国是希腊文化的传承,并成为了东正教的中心。很多宏伟的教堂得到重修,包括圣索非亚大教堂,曾是世上最大的教堂。东正教的精神领袖,君士坦丁堡牧首的首座现时仍然在伊斯坦布尔法纳尔区的圣乔治大教堂内。

在几个世纪的衰落之后,君士坦丁堡被更多新兴而强大的帝国包围,最明显的是奥斯曼土耳其人。1453年5月29日,“征服者”苏丹穆罕默德二世,在53日的围城之后进入了君士坦丁堡,该市很快就成为奥斯曼帝国的新首都。拜占庭帝国最后的数十年,君士坦丁堡因与外间隔绝及日益严重的经济破产而衰落,它的人口骤减至三至四万人,市内大片地区无人居住。因此苏丹穆罕默德的首要工作是要复原该市的经济,建立了大型的有盖市集和邀请逃难了的东正教居民回城居住。俘虏亦被释放,在城中定居。同时,鲁米利亚和安那托利亚地区的行政首长被下令要运送四千个家庭入城居住,当中包括穆斯林、基督徒或犹太人,组成了一个独特的多种族社会。苏丹亦与建了很多各方面的建筑瑰宝,包括托卡比皇宫和苏丹艾哈迈德清真寺。宗教遗址亦赋予地方以兴建大型的皇家清真寺(例如在神圣门徒教堂原址与建了法齐赫清真寺),并毗邻学校、医院和公众浴场。苏莱曼一世的统治是艺术和建筑学的一次大型成就。著名的建筑师西兰设计了很多君士坦丁堡的清真寺和其他大型的建筑,同时陶艺与书法艺术亦兴旺起来。该市于1890年代开始现代化,兴建了大桥、完善的供水系统、铺设电灯和引入了有轨电车与电话。

1923年土耳其共和国成立,首都由君士坦丁堡迁往安卡拉。在共和国早年,君士坦丁堡被以为会成为共和国新的首都。土耳其政府为使地名更符合土耳其语的习惯,在1930年正式将城市名命为“伊斯坦布尔”。1950年代伊斯坦布尔的建筑经历了很大的改变,全市有很多新的道路和工厂建成。有时有些历史建筑被拆卸以兴建现代宽阔的林荫大道、大街和公众广场。该市一度数目众多和繁盛的希腊社群,当中剩余的希腊原居民,在1955年伊斯坦布尔大屠杀后,有很多离开回到了希腊。






伊斯坦布尔最著名的宗教建筑“蓝色清真寺”

伊斯坦布尔的城市景观,是由许多宗教团体所共同塑造。最大的宗教团体是伊斯兰教。宗教少数群体包括希腊东正教徒、亚美尼亚正教徒、马龙派天主教徒和塞法迪犹太人。根据2000年人口普查,伊斯坦布尔共有2691座开放的清真寺、123座开放的教堂和 26座开放的犹太会堂,以及109个穆斯林墓地和57个非穆斯林公墓。有些区过去曾经拥有数量可观的这些民族,例如库姆卡普区有相当多的亚美尼亚人;巴拉特区有相当多的犹太人;芬内尔区有相当多的希腊人;尼桑塔希区和贝伊奥卢区的一些街区拥有数量可观的黎巴嫩基督徒。但是目前只有极少数人还留在这些区,因为不是移民国外就是移居到其他区。在有些区,例如在库兹衮库克,一座亚美尼亚教堂与一座犹太会堂相邻,在路的另一边是一座希腊东正教教堂,旁边是一座清真寺。

穆斯林是目前伊斯坦布尔最大的宗教团体。其中,逊尼派是人口最多的教派,但是也有许多当地的穆斯林属于阿列维派。2007年,在伊斯坦布尔有2944座开放的清真寺。

自1517年起,伊斯坦布尔成为伊斯兰哈里发的驻地,直到1924年,哈里发的头衔被废除,其权力移交给土耳其国会。1925年9月2日,tekke和tarikats被取缔,因为他们的活动被视为与土耳其共和国的政教分离和世俗教育制度不相容。此后,大部分苏非主义和伊斯兰其他形式的神秘主义派别的活动改为秘密进行,其中一些教派仍然拥有众多的追随者。为了避免仍然有效的这些禁令,这些组织使用“文化协会”的名称。

自公元4世纪起,该市就是希腊正教会的精神领袖君士坦丁堡普世牧首的驻地。目前的驻地为芬内尔区的圣乔治教堂。土耳其正教会和亚美尼亚使徒教会,各有一位大主教驻在伊斯坦布尔。在保加利亚正教会的自主地位得到其他东正教教会的承认以前,其总部也设在伊斯坦布尔。土耳其大拉比也驻在伊斯坦布尔。许多地方反映进入伊斯坦布尔的不同团体,主要的有阿尔巴尼亚村(Arnavutk?y)、波兰村(Polonezk?y)和新波斯尼亚(Yenibosna)。

住在伊斯坦布尔的基督徒,主要是希腊人和亚美尼亚人,已经发生了重大变化。在奥斯曼帝国崩溃过程中,这些非穆斯林的少数民族被土耳其人驱逐,民族宗教关系紧张开始于19世纪20年代,持续了一个世纪,在1912年到1922年的十年间(巴尔干战争、第一次世界大战和土耳其独立战争)达到顶峰。此后,伊斯坦布尔的基督徒人口从1914年的45万下降至1927年的24万。今天,大部分留在土耳其的希腊人和亚美尼亚人等少数民族都居住在伊斯坦布尔附近。今天在伊斯坦布尔的土著亚美尼亚人数量约为45,000人(不包括1991年以后从亚美尼亚来到土耳其的近4万劳工,大多在伊斯坦布尔);而希腊人从1924年的15万人,下降到目前的仅有大约4000人。目前有6万伊斯坦布尔希腊人居住在希腊,但继续保留其土耳其国籍。

塞法迪犹太人已生活在这座城市超过500年。1492年,安达卢西亚的摩尔人王国灭亡后,西班牙宗教裁判所迫使他们改信基督教,于是他们逃离伊比利亚半岛。奥斯曼帝国苏丹巴耶济德二世(1481年至1512年)派遣凯末尔·雷斯率领一支庞大的舰队前往西班牙,解救塞法迪犹太人。20多万犹太人逃往丹吉尔、阿尔及尔、热那亚和马赛,后来去萨洛尼卡,最后到伊斯坦布尔。苏丹批准93,000名西班牙犹太人前往奥斯曼帝国避难。另一大批塞法迪犹太人来自西班牙控制的意大利南部。加拉塔的意大利犹太会堂(Italyan Sinagogu)的成员主要是意大利犹太人的后代,伊斯坦布尔目前还有2万多名塞法迪犹太人。伊斯坦布尔大约有20个犹太会堂,其中最重要的是1951年成立的和平谷犹太会堂,位于贝伊奥卢区。




去土耳其旅游特价线路
相关文章
全国免费电话:4006968188旅游预订